之前咱们聊了一点有关于胃部多发息肉的问题,阅读量中规中矩,是张医生意料之中的。咱们的作品并不是为了博流量,而是为了完成某位网友的提问。当时咱们只聊了有关于形成原因的问题,还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补齐,今天,咱们就利用一点时间,为朋友们快速讲解一下。
首先,我们要聊的就是息肉可能引发的症状都有啥?遗憾的是,大多数胃息肉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只有当它们长大或增多到一定程度时,才可能出现各种表现。最常见的是反复或持续的上腹部隐痛、胀满不适,尤其在饭后更明显;有的病人会出现莫名的恶心、呕吐感,食欲明显下降;还有的朋友会出现饭后饱胀感严重,感觉消化不良;最后是大便颜色变黑、呈柏油样,这提示我们,息肉表面可能出血了。
张医生想提醒朋友们,大约60%的病人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因此,胃镜检查是发现胃息肉唯一可靠且最直接的方法。 不要等到有症状才去检查。诊断息肉,胃镜是“金标准”,这是最核心的一步。医生通过内镜直接观察息肉的个数、大小、颜色、形状、表面是否有出血或糜烂等,并会用特殊的小钳子夹取几块息肉组织送检,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
注意了,敲黑板了,病理检查是区分息肉良恶性的最终依据。其实单纯的良性息肉,朋友们并不担心,最担心的,一定是恶变的问题。在所有的胃息肉中,增生性息肉最常见,癌变风险通常小于1%。腺瘤性息肉虽然相对少见,但属于癌前病变,癌变风险较高,可高达30%-58.3%,尤其是直径较大的腺瘤。
除了胃镜以外,还有3项检查可以作为补充:呼气试验明确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便潜血试验检查是否有肉眼看不见的消化道出血。肿瘤标志物 作为参考指标,辅助评估风险。关于症状和诊断的问题,咱们就先聊到这里,下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重头戏,有关于预防和治疗的问题。
张医生反复在和朋友们强调,未雨绸缪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与其担心息肉癌变,不如主动出击,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和控制,主要策略有4种:
1、健康饮食,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我们需要少吃腌制、熏烤、油炸食品;远离过咸、过辣、过烫食物;限制酒精、浓咖啡、碳酸饮料。多吃新鲜蔬菜;适量增加水果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豆类等高纤维食物,促进胃肠蠕动和黏膜修复。之前咱们也强调过,不讲烹饪方法和摄入量的饮食指导都是耍流氓,在烹饪过程中,张医生建议多采用蒸、煮、炖、烩等温和烹饪方式,减少煎炸炒烤等制作方式。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2、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决戒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减少胃黏膜血流,削弱其防御和修复能力。控制体重: 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BMI≥24的朋友患胃息肉风险会增加2倍。每周坚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还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睡前3小时尽量不再进食,给胃充足的休息时间。学会减压,保持心情舒畅。
3、根除幽门螺杆菌,这是预防和治疗增生性息肉最重要的一步,能显著降低息肉复发风险。定期胃镜复查,这是监控息肉变化的核心手段。复查频率因人而异的,对于低风险小息肉,医生可能建议1-3年复查一次。对于数量多、体积较大、或病理提示为腺瘤性息肉的患者,复查需要更频繁可能6个月到1年就要查一次。
有家族遗传史的高危人群,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医生建议,制定严格的筛查计划,可能从青少年时期就要开始。 对于直径>1cm的息肉、腺瘤性息肉或怀疑有恶变倾向的息肉,医生会在胃镜下进行微创切除,这是预防癌变的有效手段。
4、合理用药,护胃周全。朋友们必须有个概念,凡是从口进入的药物,对胃部都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但让人感到担心的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逐渐忽略了对健康生活的重视,而是把这种责任,更多的交给药物,这就导致了各种各样药物的滥用问题。
张医生的建议是,如无必要,不要增加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学会做减法,必须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的病人,务必告知医生,并遵医嘱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替普瑞酮等。避免自行长期、大量使用抑酸药,比如奥美拉唑,如需长期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评估。
聊到这里,最后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我们该如何预防息肉癌变呢?主要原则是:早识别、早处理。息肉会不会癌变?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说起来也挺简单的,增生性息肉绝大多数是良性的,癌变概率极低,大概在0.4%左右,通常只需观察随访。腺瘤性息肉: 这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具有恶变潜能。尤其当直径超过2厘米时,癌变风险会显著飙升到35%以上。
处理原则主要看风险,小且低风险的息肉,比如<0.5厘米的增生性息肉,通常选择定期胃镜复查,密切观察。对于体积较大,超过1cm、腺瘤性、或怀疑恶变的息肉,强烈推荐内镜下切除。 这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手术,能彻底去除病灶,阻断癌变的发生。研究也表明,早期发现并切除腺瘤性息肉,可以预防高达90%的胃癌发生! 这充分说明了胃镜筛查和及时干预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胃多发性息肉,更像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一个警告,它提醒着我们:胃的健康,一样需要我们关注。作为医生,张医生深知预防远胜于治疗。不要等到胃痛难忍、便血不止才想起关注它。胃息肉,特别是那些有潜在风险的,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规范的医疗筛查和必要的早期处理,将其威胁降到最低。从今天开始,管住嘴,迈开腿,定期查。守护好这个默默付出的消化器官,请记住:最好的“胃”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