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娱乐巨头杨受成,旗下地产公司爆雷,166亿港元债务逾期

香港娱乐巨头杨受成,虽然其财富比不上四大家族,但也拥有7家上市公司,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英皇集团,旗下附属公司及分支机构约500间,雇员约7000人。

这7家上市公司分别是:

1、主营物业投资及地产发展业务的英皇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2、主营高档腕表和珠宝首饰零售业务的英皇钟表珠宝有限公司;

3、主营酒店服务业务的英皇娱乐酒店有限公司;

4、主营金融服务业务的英皇资本集团有限公司;

5、主营娱乐、媒体及文化业务的英皇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6、主营自创品牌家具零售业务的欧化国际;

7、提供一站式数码媒体广告解决方案的新传企划有限公司。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主营地产业务的英皇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英皇国际”)。

最近,就是这家英皇国际也紧随郑氏家族的“新世界发展”出现财务危机——166亿港元债务逾期。

图片

1943年出生的杨受成,今年已经82岁,早年在父亲的钟表行打工;羽翼丰满后,自创英皇钟表,获得多个名牌钟表的香港代理权。

在钟表业务大获成功后,杨受成开始多元化发展,特别是房地产,创建“好世界投资”并上市融资。

1983年港元危机,他因过度举债而爆雷破产,旗下的地产公司和英皇钟表珠宝店被汇丰银行清盘接收。

香港楼市很快就恢复,给了杨受成东山再起的机会。他向加拿大皇家信托银行借款四千万,从汇丰银行手中赎回了自己的产业。

80年代末,杨受成接盘了用来抵债的飞图娱乐,开始进军娱乐行业。


第一次失败很快就能翻身的经历,让杨受成十分迷信房地产。

过去几十年,香港楼市也经历过几次低潮期,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那次,最大跌幅达70%,但都走了出来,这也强化了很多人的地产信仰。

然而,牛市总有结束的一天,不是每次下跌都是上升趋势中的回撤。

从2022年起,香港楼市指数开始下跌,而英皇国际也是连亏三年。

其中,最新的2025财年,亏损额从上财年的20.47亿港元扩至47.43亿港元,两年亏损近68亿港元

亏损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物业出租率下降,空置率高企;二是所持物业的贬值,即公允价值亏损。

这份截至2025年3月底的全年财报还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公司现金仅6.39亿港元,而一年内到到期的负债为166.07亿港元。

针对这份财报,核数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德勤)发出非标准意见,质疑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截至3月底,账面值166亿港元的银行借贷已逾期或违反贷款协议条款。银行可能要求立即偿还该等借贷,导致其在3月底被分类为流动负债,此事件可能对英皇国际的持续经营构成重大疑问。

消息一出,英皇系各家上市公司股价大跌,英皇国际最新股价只有两毛多。

其实,杨氏家族早就动用各种资源展开自救:

1、杨受成自掏腰包购买英皇国际资产,主要是各项物业。

其中,2023年耗资30.8亿港元,2024年耗资19亿港元,两年总计近50亿港元。

2、英皇国际打折出售资产

例如,近期以9288万港元出售维港峰基座商铺,该物业2022年的放盘价为2.4亿港元,降价幅度超过60%。

3、英皇系其他公司接盘

英皇国际以约7980万港元的价格,将帝豪投资有限公司出售给英皇钟表珠宝,主要资产为广东道大楼部分单位及广告位,并且目标公司之前欠卖方的债务一笔勾销。

这个成交价格还是“内部价”,对外出售肯定更低。

4、股权融资

2024年8月,英皇国际推出2供1供股方案,即每2000股英皇国际可获得463股英皇酒店。当时每股0.25港元,较收市价折让30.6%,共筹得4.55亿港元。

该方案使得英皇国际失去英皇娱乐酒店71.63%的股权。

但如果不搭配酒店资产,仅仅是英皇国际的再融资,估计有少人愿意购买。


值得一提的是,杨受成是许家印认识的第一个香港商界大佬,后来他将许老板引荐给大D会其他成员。

这些人似乎都喜欢“豪赌”,盲目加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