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轮台县第七小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胡杨特色校园文化深度融合,以一系列扎实举措创造无限教育可能,使艰苦奋斗、扎根奉献、自强不息、甘于坚守的胡杨精神具化为可感可知的教育实践,构建起独具轮台乡村小学特色的育人文化体系。
腰鼓社团汇报演出 (轮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文化铸魂·汲取胡杨精神力量
轮台县第七小学坚持“立德树人,用仁爱之心启蒙;无私奉献,用胡杨精神育人”的办学宗旨,秉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办学理念。胡杨精神已然深度融入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16个小学、幼儿园班级均以特色胡杨命名,凝练出16条小胡杨精神口号,并最终汇聚成全校学生的庄严宣誓:“我立志做一名顽强拼搏、勤学合作的特色胡杨学子,传承胡杨精神,争当时代少年!”
文化固根·厚植中华文化基因
戏曲进校园,腔韵润童心。校园内,戏曲娃娃绘图石墩、脸谱地面彩绘、广播戏曲知识,营造出浓厚的学戏氛围;深入推进国学经典与非遗文化进课堂,分学段、分目标组织522名学生诵读践行《弟子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日常学习生活点滴。礼仪传承文明,每日升降旗仪式,师生正衣冠、行传统礼互致问候。
一年级新生通过开书诵读、朱砂启智、启蒙描红、击鼓明志等“入学礼”接受国学启蒙。毕业生通过“传承礼”,将班级胡杨中队精神传递给新生。九项特色鲜明的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植童心。
研学活动合影 (轮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文化强干·多元活动焕发活力
学校立足乡村实际,按“分学段、分层次、抓融合、全覆盖”思路,促进学生多元全面发展。特色活动育人,依托“美育浸润行动”“行走的思政课”“劳动教育+中医药”等载体,累计开展12场次丰富多彩的特色育人活动,参与师生4000余人次。实践开拓视野,举办“一基地四园区开园仪式”,组织学生赴北京、河北、库尔勒研学,并充分利用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消防中队、乡科普馆、校宣教馆等基地资源,结合“学党史游家乡”“我为消防代言”“戏曲娃代言家乡羊角蜜”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用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教育引导师生。
服务奉献社会,校内开展“我为大家做好事”学雷锋活动,校外组织“我给警察送杯水”、敬老院“环境小卫士”等志愿服务,培养学生奉献意识,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祖国发展与家乡建设。
戏曲社团学生掠影 (轮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文化展枝·非遗实践绽放光彩
学校将水拓画、古法扎染、剪纸等6项非遗技艺巧妙融入课程,在实践中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与深厚内涵。社团百花齐放,以“古往今来筑梦想 童心向党放光芒”为工作主线,成立“古韵”与“时代”两大类14个社团,如西域都护娃、中华小戏迷、安塞腰鼓、小胡杨非遗手工等,常态化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族团结成果。
戏曲传承出新,中华小戏迷社团学唱京剧、黄梅戏、豫剧等,百余名“胡杨娃”精彩演绎《女驸马》《谁说女子不如男》《对花歌》《梨花颂》等经典选段及川剧变脸,并走出校园登上社会“大舞台”,广受赞誉。团结氛围浓厚,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班级、办公室及个人创建活动,大力弘扬民族团结正能量。
文化润叶·环境育人润物无声
步入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得到生动诠释。文化元素浸润,京剧脸谱、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古诗词、成语典故等元素,“汉唐诗篇,梦回轮台”文化墙、革命英雄及功勋人物等小故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个环节;胡杨意象彰显,将综合楼打造为胡杨特色走廊文化,叶帘、墙画、门牌随处可见胡杨身影;巧思变废为宝,废旧锅炉改造的红船、轮胎雕塑、暖气片改制的钢琴长椅等,既美化校园,更彰显特色育人理念与铸魂育人功能。(吕金枝 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