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赏金猎人”不太冷

    “车向南拐个弯直走200米,我在路西边的树下……”手机里的语气果断沉着。200米后,一个精干利索的身影出现在两棵国槐树下,淡黄色的迷彩服和他身边半米多高的青绿草丛一同构成了巧妙的伪装色,不仔细看,几乎发现不了。“猎人最成功的伪装,是把自己变成环境的一部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猎人笔记》中的这句名言恰如其分为这幅场景做出最佳注脚——

​    31岁的刘军强是猎手,也是动物医生,还是一位公益先锋。刚值而立之年的他,在不到5年时间里完成了人生的多重转换和“技能升级”。

图片

军营锻造铮铮铁骨

老兵组建护农队猎捕野猪

    “我是2011年参军入伍的,2016年退役。”身高1.75米的刘军强机敏矫健,行动间尽显军人气质。5年军旅生涯铸就了他勇毅刚强、不畏困难的精气神,也锻造出他强壮敏捷、矫健干练的钢筋铁骨。退役后,刘军强回到固原市原州区,开始训练培育猎犬,成为当地闻名的“猎犬司令”。

​    2021年,固原市野猪频繁出没,春啃苗、夏毁林、秋吃果、冬扰民,急需专业捕猎队进行科学有序的捕杀。当地政府号召有能力的猎手组建护农捕猎队猎捕。听到这个消息,刘军强精心挑选了12条猎犬,于2021年底组建了“六盘强子”护农队。

    “当时护农队只有我一个人,也没有无人机这样的高科技工具助力,猎捕野猪只能靠人追狗撵。”说起当初组建捕猎队的情形,刘军强依然很感慨,“我成功猎捕第一头野猪是在2022年3月,当时的情形,现在还记忆犹新。”

    2022年3月的固原市原州区马东山林场深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刘军强独自开着皮卡车,带着12条猎犬乘着星光上了山。“找了大约一个小时,在雪地上发现了好几排野猪的新鲜脚印,这说明刚刚有野猪从附近走过。”刘军强把车停在一片密林里,悄悄放下猎犬,在两处林带的交叉口不动声色地蹲了下来。“不能贸然出击、满山寻觅,那样一来会‘打草惊猪’,二来会无价值地消耗人和猎犬的能量。在没有无人机等专业装备前,很多时候,‘等待’是最好的猎捕手段。”

    人不动,眼圆睁,心紧绷。刘军强潜伏在黄绿相间的草丛间,在他身后,12条猎犬匍匐在树下,除了不时抖动一下竖立的耳朵和不停抽动潮湿的鼻翼,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10分钟后,正前方大约100米的林带边上传来“窸窸窣窣”的轻响,中间夹杂着一两声“噜噜噜”的低音,熟悉动物习性的刘军强立即作出判断:这是一头野猪正在边行进边觅食,情绪很放松,胃口也不错。

    “冲!”刘军强一声令下,12条猎犬几乎同时“按下开关”启动,半米高的野草还来不及弯下腰躲闪,打头的“快狗”已经如离弦之箭般从草尖上“射”了出去。一头正在湿土里低头翻找草根的野猪,嘴边的泥土都没抖落,耳朵上已经多了一个痕迹明显的犬齿印。同时,刘军强飞扑到撕咬扑打野猪的猎犬身前。“唰啦”一声,32厘米长的匕首划出一条犀利而迅捷的弧线,劈开了山间的冷风,也精准插进了野猪左前腿右侧——那是心脏的位置。越野车一般大小的黑色身躯轰然倒下,几声“哼哼”的呻吟只有一半从嘴里吐了出来,另一半永远卡在了不再抽搐的嗓子里。

    人犬配合,默契无间;兵贵神速,一刀毙命。

    这是猎手的本色。

图片

自学动物医学知识

“二把刀”爱犬训犬还医犬

    刘军强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四五面锦旗,打头的第一面写着“二把刀专治疑难杂症”,署名是“球球护农队”。

    “二把刀”?这不像是赞美——

    “这是2024年1月,隆德县一个护农捕猎队送来的。”说起这面锦旗,刘军强笑了,“当时球球护农队的两条猎犬在猎捕野猪时受了重伤,一条后腿多处骨折,一条肠子都被野猪的獠牙挑了出来,送到当地兽医站,兽医说治不了,让送到外省兽医院试试。”球球护农队实在没办法,听说原州区“六盘强子”护农队能救治受伤猎犬,连夜把两条猎犬送到刘军强的营地。

图片

    清洁、消毒、打麻药、接骨、缝合、包扎……送走蝉塔山尖的月亮,迎来马东山头的朝阳,经过一夜急救,两条奄奄一息的猎犬奇迹般睁开眼睛,帖服地把脑袋在刘军强的掌心摩蹭。

    等不及返回隆德,球球护农队就在原州区定制了锦旗,写上“二把刀专治疑难杂症”的赞语。“当时球球护农队的一位队员拉着我的手说,你一只手握着捕猎匕首,一只手握着手术刀,真是个‘二把刀’——攒劲的‘二把刀’!”“二把刀”只有三个字,但刘军强的“握刀”之旅,却足足走了3年。

    “2022年3月,我的一条猎犬猎捕野猪时受了重伤,我把猎犬送到兽医院,兽医全力抢救,但还是没能挽救猎犬的生命。凌晨4点多,猎犬的呼吸停止了,它最后一刻的眼神,我永远不会忘记。”从那天开始,刘军强给自己定下一个“死任务”:自学动物医学知识,在猎犬受伤后第一时间挽救亲密“战友”的生命。

    “我只有初中学历,要学习识别药品、诊断伤情、对症下药、包扎接骨,甚至外科手术,实在不容易。”分不清毫克和克,找不准猎犬的血管,甚至有些药品的名字都认不全……刘军强的学医之路,丝毫不比他的捕猎之旅容易。

    上网课、买书籍阅读、求教老兽医,3年的时光在一页页标着红线、蓝线、黑线并且有一点点发黄的页脚中悄悄“翻”了过去。2024年12月,刘军强取得动物医学救治的本科资质。为了更好地把技术应用于实践,他又筹建了一家动物救治所,药品、器材一应俱全,还有一间专业手术室。“近3年,我救治过的猎犬有200多条,全是重伤。救治成功走出去的猎犬,都是可以继续冲锋陷阵上战场的。”刘军强说。

图片

图片

未来何去何从

“六盘强子”要做公益先锋

    2024年2月和3月,随着刘军强的弟弟刘军全和来自河南的邵亚斌先后加入,“六盘强子”护农队从最初的一人单打独斗变成有3名队员、30多条猎犬的知名护农队。与此同时,固原市各地的野猪合理化猎捕逐年完成任务,野猪种群从4年前的泛滥成灾渐渐进入平衡可控状态。

    “我常常想,现在人手增加了、装备升级了、捕猎搜寻技能也更丰富熟练了,而野猪的种群控制在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平衡,当不需要再这么大规模猎捕野猪时,护农队要何去何从?”刘军强说,出于长远考虑,更多地服务公益事业是他为“六盘强子”护农队筹划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凭借手中的高科技装备和熟悉野外地形、善于翻山越岭、能吃苦的特点和优势,把方向逐渐转向民间救助和公益服务,这样既能更好地发挥护农队的作用,也能更多地为社会、为百姓、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做公益,刘军强不陌生。这几年,他做的“好人好事”可以拉出一长串清单。帮助村民驱赶来偷吃粮食的野生动物;用红外成像无人机帮村民找回走丢的牛犊;将一位摘山桃迷路的老人安全送回家……刘军强的无人机显示屏里,装着野猪的闪展腾挪,也装着村民的人间烟火。

    尤其让刘军强坚定信心做公益的是发生在2024年2月的一件事。“当时我在网上看到甘肃省天水市一个村里,一头野猪追着村民扑咬,我就带着13条猎犬,开车直奔天水市。”找到村子,守候到凌晨,刘军强发现了野猪的踪迹,和以往一样,这次的猎捕同样干脆利落、手到猪倒。“准备返回的时候,乡亲们围着我不停道谢,有给钱的,有给礼物的,我都婉拒了。当时有位老大爷提着十几个自家烙的馍馍,一个劲往我手里塞,说:‘娃娃,别的你不拿,这是我自己做的,你路上吃’。”刘军强接受了老人的“谢礼”,返程路上,嚼着松软的手工馍,心里有了新的方向、新的力量。

    护农助农,快手助力。6月13日至30日,快手平台开通“护农狩猎人赏金大赛”活动,邀请@西北刀客-公益护农、@陕北狼牙-公益护农、@六盘强子护农队等主播一同参与,希望在快手平台搭建助农热线,让乡亲们的庄稼被野猪侵害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附近的猎人,切实帮助农民减少损失,共同守护粮食安全和乡村安宁。

    “护农狩猎人赏金大赛”结束,但刘军强护农助农、致力乡村振兴的征途正在不断延伸。未来,他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

    请拭目以待!

(新消息报记者 袁洋 /文  韩胜利 孙郑涛/图)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