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与未来——车规半导体应用主题沙龙”圆满落幕

7月3日,由芯师爷联合SEMI-e 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举办“破局与未来——车规半导体应用主题沙龙”在深圳圆满落幕。本次沙龙聚焦MCU、SiC驱动器件、存储芯片、MLCC四大领域,共探汽车半导体国产替代路径。


图片


《琪埔维车规MCU:车身电子和车载电机应用》


琪埔维技术支持经理张炼分享主题演讲——《琪埔维车规MCU:车身电子和车载电机应用》,张炼介绍,琪埔维专注于汽车半导体芯片设计,产品涵盖产品目前包括通用MCU、专用MCU、BMS AFE芯片及配套数字隔离芯片、传感器等,累计出货超千万颗。其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电机驱动、车身通用电子等方面广泛应用,且技术团队来自国际一流大厂,拥有自主技术核心,数字IP、模拟IP均为自研,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产品获市场高度认可。


图片


张炼表示,目前公司推出全栈式电机控制MCU方案,集成预驱+算法,覆盖车窗、尾门、尾灯、座椅、仪表系统等50余种车载电机场景;BMS AFE芯片精度达±1mV,成本也优于国际竞品。公司在产品技术、布局和服务上具备明显优势,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家知名车企。




《以技术破局:数明半导体在汽车SiC驱动上的布局》


数明半导体FAE总监卢祥超分享了碳化硅驱动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国产化布局。他提到,目前数明半导体产品覆盖车身域控、智能座舱、主逆变器、车载充电机、汽车照明、电子底盘、电池管理系统、高压负载以及电子空调压缩机等汽车电子全系列应用,在空调压缩机、主逆变器、OBC 等高压SiC应用方面表现突出。其碳化硅驱动方案具备高抗干扰、稳定性强等优势,满足车企严格质量要求,在国内头部车企有广泛应用。


图片


卢祥超特别介绍,数明半导体通过与客户深度沟通,针对客户需求创新推出了带米勒钳位的双通道隔离门极驱动器SiLM8260A,这款芯片领先业内同类产品量产时间一年多,解决碳化硅二次共通风险,备受客户信任。




《国产存储芯片汽车行业发展机遇-东芯半导体车规产品布局》


东芯半导体车规部门总监周延军表示,2023年中国汽车芯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01亿美元,近五年复合增速达14.44%。2024年中国汽车芯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34亿美元(增长16.4%)。汽车芯片行业是名副其实的高增长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图片


具体到存储芯片,存储芯片技术提升叠加成本降低,推动了汽车存储芯片的规模化增长。东芯半导体作为聚焦研发和销售中小容量NAND/NOR/DRAM芯片的领头企业,目前也正受益于这波增长浪潮,通过构建“大陆+海外”双供应链,满足100%国产化要求,及国内外知名车企、Tier 1的国际化需求。




《赋能车规芯片国产化,MLCC的技术挑战与本土化破局》


微容科技技术总监申海洋介绍, MLCC 被誉为电子工业“大米”,在新能源汽车中用量巨大。公司作为大陆率先实现车规级 MLCC 系列化供货的制造原厂,克服了小型化、集成化等技术难题,产品满足 AEC-Q200 认证。


图片


他详细讲述了 MLCC 的技术挑战、公司研发与生产优势、产品质量管控以及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案例,彰显了微容科技 MLCC 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




圆桌论坛:探讨车规芯片如何加速国产化


在圆桌论坛环节,演讲嘉宾们围绕“车规芯片如何加速国产化”展开深入讨论:


图片


功能安全与认证挑战:嘉宾们分享了在功能安全与认证过程中的经验。


卢祥超表示,客户常提出额外加测要求,虽增加工作量,但能提升产品质量。张炼补充道MCU 因涉及众多 IP,功能安全要求复杂,需长期积累与沉淀。


市场推广策略:嘉宾们分享了推广国产芯片的经验。


申海洋认为,凭借产品优势与优质服务,可优先攻坚头部客户订单,赢得其信任后,后续产品更易获得其他车企认可。

卢祥超强调,产品性能与价格优势是打开市场的关键。

张炼指出,国产芯片厂商要迈出第一步,抓住贸易摩擦等机会展现产品实力,先努力“上车”,有了“上车”的经验,更能获得其它车企的信任。


政策支持与标准制定:嘉宾们讨论了政策支持与标准制定对国产替代的影响。


周延军表示,政策支持与标准制定是加速国产替代的重要手段,本土企业应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借助政策扶持推动产业发展。张炼认为,国家政策已向本土半导体厂商倾斜,如要求新车型提高国产化率,为本土企业创造了更多机会。





本次沙龙为汽车芯片行业从业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与深度讨论,为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借鉴。


图片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产业生态的逐步完善,期待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实现更大的突破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