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院校长们寄语莘莘学子:以勇为帆,去乘风破浪吧!

来源:医师报

图片
图片


凤凰花开盛夏至,一程山水一华年。2025届高校毕业生正收拾行囊,准备迎接新的人生篇章。临行前,校长和老师们的殷殷嘱托,是莘莘学子在大学校园的“最后一课”。

毕业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未来的路漫漫亦灿灿,也许会迷茫,但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本期,《医师报》收集了来自各个医科大学校长的殷切期望,愿同学们勇敢奔赴下一场山海,各享风雨灿烂;愿同学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关键词:勇气 潜力

图片

▲广州医科大学原校长 钟南山院士


看到大家朝气蓬勃,让我想到65年前自己毕业的场景,心潮澎湃。高兴的同时,我看到也有同学对前途感到忧虑,我希望大家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打倒。


回顾我的人生经历,也曾有过一段彷徨的日子。在河北山区下乡时,我常常仰望远处的长城,不知自己的未来如何。但看到国家的发展,我逐渐树立信心。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同学们,不要因为暂时的挫折而失去热情。我们要相信党、相信国家,保持热情、恒心、朝气,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在生产力不断变革的时代,国家需要创新人才。以往,社会发展依靠人们的体力、智力、经历,而现在,培育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塑造潜力。


潜力不是天生的,是不断经历挫折、遭受风浪,逐渐生出的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坚持在一个专业领域不断钻研,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这就是一种潜力。


大家谈论前途时,喜欢说“一帆风顺”。但我不喜欢讲一帆风顺,而是希望你们乘风破浪,克服困难,走到成功的彼岸!


在重复里找突破

在失败里找意义

关键词:仁心  厚道

图片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  乔杰院士


校园里一砖一瓦珍藏了你们美好的记忆和深深的眷恋,而你们也在校园里留下了青春的活力和奋斗的身姿。无论是三年还是五载,努力都有了令人欣喜的回报。但回顾其过程,大家是在“在重复里找突破,在失败里找意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北大学子能够做到,北大学子有些已经做到了,北大学子还会继续努力做到:积跬步以至千里,聚微光终耀星河。


今年北大医学办学113年。百年前,前辈钱壮飞、林育南、贺诚等同志在革命战火中淬炼前行;新中国成立后,北大医学的建设者们团结奋斗;新时代以来,我们在中国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勇立潮头。我们所坚持的“明德为先、厚道为蕴、尚仁为本、出新为常”,正是北大医学百十年来传承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梦想底色。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医者所应具备的、必须的品德底线。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要尊重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和尊严,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用温暖和关爱去抚慰他们的病痛。


药学院的张礼和院士,利用核酸合成抗肿瘤、抗病毒药,从而立之年的小伙子,一直干成了耄耋之年的老专家。1997年,他多年研发的抗肿瘤药物获得了临床试验批件,动物实验显示疗效好、毒性低。但临床试验开始没过多久,他就敏锐地发现,人体对这种药物代谢比实验动物快得多,要维持疗效,就必须加大剂量,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体毒副作用明显增大了。尽管这个药凝结了他和团队多年的心血,尽管当时不少药企愿意高价购买临床批件,但他果断地终止了二期临床实验,成了国内少有的把上了临床的药又主动撤下来的人。这就是北大医学的“厚道”。


尽管去努力  尽管去善良


关键词:感恩  善良

图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黄荷凤院士


尽管去努力,尽管去善良!此刻,我想用感恩和善良开篇:


感恩是美德,亦是力量之源。心怀感恩,则世间阳光普照,温暖常在,自当珍视所有,勇逐梦想。


善良乃人性之美,更是人生之智。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深耕科研、悬壶临床,抑或他途展志,医者仁心,尤为可贵。


当今世界,风云激荡,国之大者对创新英才之需,前所未有。你们是“学生”,更是“研究者”“实践者”“开拓者”。日后,你们面对的将不是冰冷的数字和公式,而是鲜活的生命、真实的需求,且行且珍惜。


建设“健康中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更是时代赋予我们医者的神圣使命。值此临别,有四个希望送给大家:第一, 希望你们,将敬畏生命作为行医之始与终;第二,希望你们,将解决问题作为研究之初心与使命;第三,希望你们将与时代同行作为成长之责任与担当;第四,希望你们将积极努力作为人生之信念与底色。


请永远铭记:你们守护的,是生命健康,是家庭希望,是社会温度,更是民族未来!


托举梦想  书写新传奇


关键词:理想  信念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 范先群院士


大医精诚,非一日之功;仁心仁术,乃毕生之志。期望你们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扎根于心,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实现梦想。


选择医学,就选择了一条与生命直接对话、与病魔正面交锋的道路。唯有厚植使命于心,才能在充满挑战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医者仁心,是对事业的信仰,对使命的忠诚,更是守护医学殿堂的庄严承诺。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医学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发展为精准医学、智慧医学,这既为大家施展才华、成就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你们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医学研究要坚持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诊疗技术。期望你们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将论文写在世界科技前沿。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催生科研新范式、驱动科研新方法。期望同学们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通过学科交叉解决医学难题,为科技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医者使命重于泰山,唯有镌刻于心,方能不负生命重托;唯有笃行不怠,才能诠释大医精诚;唯有矢志担当,终将铸就医学丰碑。愿你们胸怀“健康中国”之志,以仁爱之心为魂,以精湛医术为剑,在护佑人民健康的壮阔征程中勇毅前行。


让我们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勠力同心、奋楫争先,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医学院、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汇聚“最好”成就自我


关键词:品质  温度

图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 王建安院士


在你们迈向社会,迎接广阔天地前,我想与你们分享三点感悟。


一持续学习、终身成长。Keep learning,为什么?古人说,一日不学,脑海空空;三日不学,面目可憎。时代变化太快,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比如医学,相关技术和理论,每天都在革新,甚至是加倍速度的更新。我总结了四句话,和你们分享:持续学习是进步的开始,持续学习是前进的动力,持续学习是顺境中的清醒,持续学习更是逆境中的信心!今天,你们还没走出校门,都是“有名字的学生”;离开学校、投身社会后,一定要做好一辈子“没名字的学生”,始终“持续学习”,向长辈学,向同事学,也向自己未来的学生学;向合作伙伴学,向全球同行学,也向社会“大课堂”学。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成长,应对万千变化。


二心怀关爱、有同理心。Head、Hand、Heart,知识、技能、爱心,一个简单的动作,传递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和温情。医患关系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成就他人,反而更能成就自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往往容易短视、作茧自缚,而一颗关爱、利他的心,所展现出的细节、品质和温度,才是我们连接彼此、共向未来的永恒密码。


三厚植家国、服务社会。能力有大小、岗位有差异、职位有高低,走出校门后,每个人的境遇可能都不相同。这是必然的。


近年来,学校包括我们附属医院的各项高能级成果不断涌现。比如医工交叉的典范,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破壁互联,赋予了截瘫患者迈出坚毅步伐的能力;神经病学专家针对椎基底动脉系统中风,创新溶栓治疗方案,让50%的患者免于残疾。这些,就是国家需要、人民需要,就是向着卡脖子难题不断发问与攻坚的结果!可是,我还想说,将来的你们,未必人人都搞学术研究,都需攀登科学云梯,终身从事的,或许是看似平凡的岗位,但是岗位没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无论身在什么岗位,请一定记得,在每个很小很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做到“最好”,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让人能为你竖起大拇指点赞。而只有这些无数的、不起眼的“最好”汇聚起来,才能成就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事业。


未来的人生道路或许顺遂如愿,也或许崎岖不平,但希望你们在前进、停歇或回望时,会始终记得求是校园的美好岁月。


“公”在心系苍生

“勇”在挺身担当


关键词:坚定  传承

图片

▲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湘雅医学院院长陈翔


奔赴山河所需,做健康中国的坚实脊梁。“公”在心系苍生,“勇”在挺身担当。放眼这片土地,无数人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方能获得无穷的力量。我们要学习汤飞凡先生深入疫区、以身试毒的勇毅,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健康中国”的事业之中,学习前辈们“人民需要处,即是湘雅战场”的胸怀。面向基层,到国家医学攻关的最前沿去——你们站立的地方,就是湘雅精神照亮的地方。


续写湘雅文脉,做科技创新的弄潮儿。百年前,湘雅先辈攻坚克难,成为中国现代医学的领航人。如今,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理论、新技术对医学产生了颠覆性变革。希望你们紧紧拥抱新技术,勇于探索。同时也要牢记张孝骞先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箴言,恪守医学边界,做生命奥秘的虔诚叩问者。


守护生命之托,做患者信赖的医生。勤者,精进不辍,求知若渴;慎者,如履薄冰,敬畏长存,这也是医者务必兼具的两个方面。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同学们离校前也可以到礼堂边上的小红楼去打个卡,那里有个特展,叫做百十湘雅,书香门第。能否采用最有效方式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更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病痛,是我们医者要用一辈子的学习和实践去回答的问题。同时,也要对生命充满敬畏,真真正正为患者的利益考虑,才能获得他们的信赖,才能在治病救人这条路上走得稳、走得远。


敢于“揭榜挂帅”

勇于攻坚克难


关键词:自信  积淀

图片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唐志书


当你们即将从汲取智慧的“受业者”向赓续文明的“传承者”从容转身,从校园书斋的“求知者”向躬耕社会的“创新者”坚定跨越,从独善其身的“小我”向心系家国的“大我”庄严升华,如何实现好这些转变与跨越?在此,我以三点期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做坚定自信的传承者,以赓续中华文明之魂辉映伟大时代。在北中医的学习经历,对同学们而言,绝非只是专业知识的积淀,更是深层次的文化浸润与自信培养。从“大医精诚”的职业品格到孙思邈“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的济世情怀,从“天人合一”的系统哲思到《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辩证智慧,中医药文化深度塑造着你们“仁心仁术”的立身品格,滋养着你们谦和包容的处世智慧。


第二,做勇立潮头的创新者,以笃行守正创新之道辉映伟大时代。要以“融”突破。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在学科的边缘地带,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推动中医药与多学科深度交叉,在不同维度的融合碰撞中催生原创性突破。要以“汇”致远。创新的疆域永远在已知之外,要敢于跳出中医药看中医药,持续推动中医药汇聚各行业、各领域、各文化的智慧与精华。


第三,做挺膺担当的奋斗者,以勇担复兴伟业之责辉映伟大时代。未来10~20年,正是你们干事创业的黄金岁月,也将是中国式现代化从蓝图变为现实的关键时期。伟大历史进程与人生历程的同频共振,既是时代赋予的无上荣光,更是历史交付的千钧重担。同学们唯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方能不负这个伟大时代。要向高处攀。不仅要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追求卓越,成为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材,更要胸怀“国之大者”,关注国家发展大势,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的大局中找准人生坐标,以更高远的站位、更广阔的视野审视人生价值。在关键核心领域“揭榜挂帅”,勇于在“硬卡替”技术难题上攻坚克难,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排版:晓敏

编辑:张玉辉

审核:黄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