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2日报道 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网站6月26日刊登题为《恢复伊朗核谈判还有可能吗?》的文章,作者是该所研究员蒂埃里·科维尔。文章摘编如下:
6月13日以色列针对伊朗发起“崛起之狮”行动,后来美国亦直接卷入其中。伊朗核谈判重启前景如何?此次军事冲突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伊朗现政权的稳定?如何评估以美联合军事行动?
对伊朗而言,此前同意与美国谈判本就带着勉强,尤其是强硬派及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最初根本不愿与美国对话。后来的立场转变令人意外,其背后有多重因素:特朗普承诺从国际冲突中脱身的竞选主张,以及共和党掌控的国会提供的政治支持,这预示着可能会达成一项比2015年7月伊核协议更稳固、更持久的协议。
然而,就在第六轮谈判筹备期间,以美军队却相继袭击伊朗核设施与军事目标,此举无疑制造了巨大的突袭效果。
伊朗已非首度遭特朗普背叛:2018年5月,特朗普在伊朗履约的情况下单方面退出了2015年的核协议。此次谈判期间伊朗再遭背弃,这必将激怒该国。
伊朗当前面临哪些可能的前景?鉴于各方立场多变,须谨慎研判。积极的前景是双方切实重启谈判并遵守停火。然而,很难想象能进行平静的对话,因为特朗普不停地说着一些自相矛盾的话。
此外,不要忘记,谈判仍存在许多阻碍点。分歧之一就是伊朗本土的铀浓缩问题,特朗普和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文·威特科夫一直试图重新谈判,要求降低铀浓缩水平。在遭受这些造成众多平民和军人死亡的袭击之后,伊朗很难在铀浓缩问题上完全让步。
未来的伊核谈判前景复杂,需要特朗普展现灵活性才能推进,尤其是在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的民用核问题上。
关于伊朗的军事能力,此次遭袭将极大地强化他们的一种想法,即无论如何,他们只能靠自己。他们不能指望国际法,必须加强防御,特别是弹道导弹计划。对伊朗来说,这是显而易见的。
内塔尼亚胡在试图瓦解伊朗核计划时宣称,其行动旨在破坏现政权稳定并实现政权更迭,而这一目标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大。
现实偏离了内塔尼亚胡的期望。虽然他直接向伊朗人喊话,并预期民众会大规模走上街头欢呼以色列的空袭和伊朗末代国王之子的回归,但观察到的任何示威活动都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
伊朗民众展现的民族主义似乎压倒了政治诉求。换言之,尽管部分伊朗人不支持伊斯兰共和国,但国家面临的威胁促使人们团结在其旗帜之下。这又是以色列一个落空的目标。
真正的风险在于,伊朗的激进派会因“成功抵抗”袭击的叙事而气焰更盛,继续阻挠任何使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内外政策趋于温和的尝试。
温和派总统佩泽希齐扬等人会否借此次民族团结之机,在诸多领域面临极端强硬派阻力的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其改革议程?他们能否利用民族团结的氛围,在对美谈判中展现灵活性?
这些问题悬而未决,并将决定伊朗未来数周的内政走向。(编译/潘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