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格合一”不仅是上海深化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更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有效路径。近年来,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迭代升级党建引领综合网格平台模式,探索形成“三三制”网格治理工作法,推动网格内各类力量深度融合和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切实提升综合网格在城市治理共同体建设中的实践效能。
主要做法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治理根基。参照中国步兵“三三制战术”(将士兵和战斗单位以三个一组方式形成基本作战单元):在治理架构上,形成“一街道三网格,一网格三社区”,即将街道划分成三个综合网格,每个网格分为街区(围墙外的社区)、楼宇(竖起来的社区)、居民区(围墙内的社区)“三个社区”,实现管理服务空间的全覆盖;在治理力量上,形成“三个社区三支力量三个圈层”,即分别由综合网格工作站、楼宇社委会、居委会这“三支力量”负责联系、服务、凝聚“三个社区”,“三支力量”分别通过基础、联动、共治“三个圈层”实现“自转”,圈层之间则相互连接、交叉联动,实现整个综合网格“三个圈层”的“公转”。
优化圈层功能,提升治理效能。综合网格基础圈层包含综合网格工作站、楼宇社委会和居委会,侧重整合内部资源,明晰权责分工,提升治理效能与组织凝聚力;联动圈层包含派出所、市场所、物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防等部门,侧重打破条块分割,聚力解决“三跨”问题;共治圈层包含区域化党建联建单位、街区伙伴、“两代表一委员”、能人贤人达人等,侧重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三个圈层”从内部整合、跨部门协同到社会共治,层层递进,最终实现治理架构重塑、效率提升与群众参与深化。
固化运行机制,激发治理活力。坚持系统思维,在网格层面形成“多渠道信息收集、定期协调会商、数字化闭环处置、阵地支撑保障、人员赋能激励”五大运行机制,加强力量、圈层之间的联动。畅通群众就近表达诉求渠道,汇聚形成网格公共议题并有效转化为实事项目和社区共治任务;通过定期会议制度,促进工作协同;线上发挥数字化支撑优势,线下强化阵地功能,凝聚各方力量深度参与治理;实施奖惩并重的人员管理机制,让干部在网格平台上得到充分锻炼。例如,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酒吧噪声扰民等问题,街道与市场、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动,形成酒吧“数字底座”和数字化应用场景,实施“红黄绿”亮灯动态分类分级管理和24小时街面管控,推动成立酒吧行业自律联盟,引导商家商户自律。
工作成效
条块联动是“多格合一”的核心理念。“三三制战术”强调条块协作,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块”上的任务。而“多格合一”要求通过党建、警务、城运、治理等力量的集中办公、定期会商,协调解决“三跨”问题,并动员各方共建共治,这与“三三制战术”理念不谋而合。面对基层治理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要运用有效的条块联动机制,迅速整合资源、调配力量,灵活制定解决方案,及时有效应对各种挑战。
系统集成是“多格合一”的关键要素。以综合网格工作站、楼宇社委会、居委会这“三支力量”为支点,通过“三个圈层”分别形成三张网,叠加变化,并相互连接、支撑、渗透,形成立体而更有韧性的治理网络。加强系统集成,夯实人口库、房屋库、企业库“数字底座”,推动数据聚合;做实网格党建枢纽节点,对内高效处置下沉网格的52种事项,对外办理213项服务,推动阵地融合;通过力量、圈层之间的定期会商机制,强化利益协调与矛盾化解,推动资源整合。
多元共治是“多格合一”的重要抓手。要高度重视多元主体参与在社会治理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企业主体、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三三制”网格治理工作法依托“街区伙伴”计划、“花开进贤”“文熠绍兴”“活力南昌”商居联盟、“零距离家园”理事会、自治家园执委会等平台,加强共治圈层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互动,在城市更新、招商安商、街区治理等工作中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着力打造多元共生的社会生态系统。
编辑 / 樊陆佳
来源 / 上海宣传通讯(作者:任伟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