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从病房到实验室、再回病房”的创新双通道!这个创新创业大赛上,医用材料从概念验证走向产品落地

这次大赛是“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首次聚焦生物医药—医用材料赛道,以“生物智创,医材领航”为主题,面向前沿医疗技术、智能材料、类器官构建、脑功能调控等重点领域,设立团队组与企业组两个赛道,以医学真实场景牵引技术创新,用医工协同激发成果转化,全面推动医用材料从“概念验证”走向“产品落地”。大赛评审组由来自上海高校、头部企业、投融资机构和基金会的多名专家学者组成。

在团队组中,由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同济大学联合申报的“睡眠调控右美托咪定双级精准释控微针贴片”项目,凭借其在神经调控与药物递送方面的原创性成果与临床潜力,斩获团队组一等奖。

二等奖获奖项目包括“基于人工血小板的急救医疗技术及产品”及“仿生手性生物材料的创制与骨组织损伤修复应用研究”,体现了对重大疾病治疗技术的原创探索。三等奖则由“AI助力癌症耐药性单细胞诊断技术及应用”、“用于运动损伤修复的本体功能化再生型植入物研发”、“聚智愈材”——酶驱动的生物智材用于健康管理管理新生态”三项创新方案获得,展现了前沿科技在精准诊疗与组织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

此外,四个团队项目荣获优胜奖,分别为:“智能凝胶菌:阻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胃肠镜检查麻醉机器人的研发”、“Aqua Flex Health 高能凝胶——柔性传感器基材引领者”以及“‘睛’准干眼治疗——全周期液脉动睑板腺疏通专家”。这些项目聚焦于神经调控、麻醉辅助、柔性电子与眼科治疗等多个细分赛道,充分展示了青年科研力量的原创思维与产业化潜力。

在企业组方面,信之美医学检测(上海)有限公司凭借“全自动标准化类器官创新构建与精准药筛”项目,荣获企业组一等奖,以技术原创性和应用前景赢得评委一致认可。

二等奖获得者包括艾里奥斯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开发的“面向生物制药的高性能过滤膜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以及上海心纪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聚合物人工心脏瓣膜系统”,体现了在核心医用材料领域的突破能力。三等奖由“微磁力治疗成套关键技术及医学应用”“多功能呼吸康复训练排痰设备”及“基于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的创新医疗器械”三项项目斩获。

同时,四个项目获得优胜奖,包括:“基于空间智能类AI视频大模型技术的数智外科创新医疗器械”、“ 3步完工 1键成型 独创3步法类器官”、“ 新一代玻璃化生物活性保存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以及“呼气末正压治疗吸氧面罩”,展现了AI赋能医疗器械、生物保存与智慧康复等新兴赛道的广阔前景。

作为此次专题赛的一大亮点,医疗机构首次牵手科创园区、区科经委成为主办单位,推动“需求牵引+科研落地+临床应用”三位一体转化机制的建立,打通“从病房到实验室、再回病房”的创新双通道,加速临床真实世界问题向产业化解决方案的有效转化。同时,依托已投入运营的“虹口医药创新概念验证中心”,一批参赛成果有望实现快速落地与转化孵化。推动医用材料技术从研发走向市场。通过机制创新、资源聚合和场景开放,构建起服务产业链上游、支撑成果转化、带动企业成长的综合平台。

此次大赛由上海市“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指导,虹口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海北中环科创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海市虹口区科创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福民脑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由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麻醉与脑功能调控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有机功能材料研究所、同济大学科技园虹口园等共同协办。此次大赛关注生物医药与医用材料的交叉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助力上海打造全球生物科技高地。

自启动以来共吸引了全球60个项目报名参赛。经过初赛筛选、专家评审和现场答辩,最终有20个项目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并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在团队组、企业组分别评选出了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和4个优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