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成都国际耳机展上,索尼带来了刚刚发布的新旗舰主动降噪耳机WH-1000XM6在内的几乎全系主力产品。对于九段这样的大法铁杆粉丝必然不能错过这难得的深度体验机会,从WH-1000XM6旗舰降噪耳机到MDR-M1监听耳机,非常过瘾地把整个索尼中坚产品线深度体验了一遍。而这其中既有惊喜亦有意外,九段遂抽时间码下这段文字跟大家做一个深度的体验回顾。
这次索尼展位的黑色幕墙前悬挂着巨大的“For the Music(为音乐而生)”标语,在射灯下泛着淡金色的光泽。展台布局没有像以往那么大的阵仗,这次成都展索尼展位突显一个克制与精致,以音乐回放设备为主,尤其是几只目前市面上最热门的头戴式耳机,比如专业音频领域风光无两的MDR-MV1与MDR-M1,以及大法刚刚发布的新品旗舰头戴式降噪耳机WH-1000XM6。
“登峰造极” 的降噪体验
在消费级降噪耳机领域,最近十年来,“1000X”系列的名字几乎就是标杆的代名词。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WH-1000XM6”这次升级已经经历三年的沉淀。谁曾想到这浓眉大眼的“大法”也变身成为了“堆料狂魔”?!相比WH-1000XM5,1降噪麦克风由8颗增加至12颗,对周围环境噪音的捕捉更加精准(,全新QN3降噪芯片带来7倍于前代的降噪处理能力,再加上最新自适应降噪优化2.0(Adaptive NC Optimizer)技术的搭载,嘈杂的展会环境瞬间变身成为了WH-1000XM6“秀肌肉的现场”,开启降噪后,WH-1000XM6瞬间为听者构建了一个近乎“真空”的静谧结界,身边烧友的对话与周边的各种嘈杂声响一下子都消失不见了,这种体验不能不称之为神奇。加宽设计的头梁与柔软减压型皮革材料的耳罩,让压力的分布更加均匀,佩戴舒适度明显提升。
当然,不仅是降噪体验有明显提升,这次新旗舰WH-1000XM6与老版本另几个重要区别就是新的声学结构,和采用与Walkman系列产品相同的工艺与技术。为了让这枚振膜可以工作在最佳状态,索尼的设计师还专门研发了新的动态气压环结构,它可以在有限体积下大幅度优化振膜运动时的前后腔的气压,明确的降低高频失真并提升高频与极高频的细节表现。同时采用包括和Walkman一样的含金焊料提升声音临场感,金砖同款的低相位噪声晶振提升声音纯净性,优化电路布局等,这些都为WH-1000XM6的音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LDAC高清无线传输技术和DSEE Extreme 2.0的加持下,有着相当不错的细微讯号揭示能力,中低频量感厚度都有不错的衬托的前提下,相比前代产品大幅度的提升了瞬态与力道,同时配合全频段动态与密度的提升,这只耳机的音乐适用性可想而知会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能够像前代作品一样在流行乐、现场爵士乐等类型的音乐回放中有着优于竞品的表现,在大部分的乐器演奏,尤其是弦乐与打击乐的回放上也有着动人的发挥。
同时,这代新旗舰重新回归了可折叠设计,同时还附送了做工精致的磁吸开合的收纳包。折叠后的耳机可以轻松塞入我们的背包,甚至一些稍大一些的外套口袋也能够容纳,更方便外出携带了。同时我在现场还简单测试了一下WH-1000XM6的语音通话能力,有AI 波束成形技术和降噪通话算法的技术加持,在展会如此嘈杂的环境下竟然可以让对方听到的人声几乎毫无噪音,通话质量清晰自然且。毫无疑问,历经三年,索尼大法精心打造的这副WH-1000XM6超旗舰头戴式降噪耳机再次定义了行业标杆。
33 年等待后的务实答卷
再次于耳机展上听到MDR-M1这只专业监听耳机后,我不禁又想起了去年我在评测中曾经写到的体验:当索尼在1991年推出MDR-7506时,它以绝对准确的中性和无与伦比的耐用性,在专业监听领域刻下了一座丰碑。33年后诞生的MDR-M1,顶着同一块“Professional”蓝标,走的却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它不是7506的简单复刻或升级,而是索尼对当代声音需求的一次务实回应——在专业监听严谨的骨架里,悄然注入了现代音乐的血肉。
M1是一只一经发声就能让你听出索尼经典味道的专业监听耳机。216克同级最轻的机身,配合低回弹泡沫头梁和皮质耳罩,带来了近乎“无感”的佩戴体验。对于需要长时间佩戴工作的录音师或混音师而言,这种精心设计的舒适,既是索尼对专业场景深刻理解的印证,也是7506传奇佩戴感的现代延续。MDR-M1没有沿袭传统监听耳机如白开水般绝对中性调音。它保留了专业监听的核心素质:出色的隔音能力与全频解析力让你能在展会如此喧嚣的环境下依然可以精准捕获音乐中的细节;虽然并不宽广但非常规整的横纵向声场让我能清晰分离《bliss》中人声与乐器的位置关系。索尼大胆地增强了低频的量感和氛围感,赋予其明显的“现代”音色,这让它在回放当代流行、电子或摇滚乐时更具感染力,人声结像并不会像 7506 那样凹瘪,更加真实且明确,一扫传统监听耳机常被诟病的“冰冷”和“刺激感”。当然它与开放式设计的MV1区别还是明确的,面对大编制古典乐时,封闭式结构相对并不宽广的声场,让它不如MV1那般从容开阔。
但这恰恰揭示了MDR-M1的定位:它并非只为录音棚里的专业人士而生。索尼在官方介绍中将“音乐欣赏”置于首位,暗示了其双重身份——它既是创作者手边可靠的参考工具(全球多家顶级录音室如Battery Studios等等都有大量选用MDR-M1作为监听耳机使用),更是面向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高解析力音乐耳机”。1699元的定价作为一只“大法”耳机来说毫无疑问是亲民的。同时,M1还是一只易于驱动,大部分专业声卡甚至手机解码耳放小尾巴即可较好地驱动的作品,这大大降低了专业声音体验的门槛。
其他几款印象深刻的产品
虽然现场没有展出,但还是提一下其他几款重量级的索尼音频产品。二代“金砖”与“黑砖”已经不算新品,但毫无疑问在今天的高端音乐播放器市场中依然是最畅销的型号之一,而这其中以二代“金砖”尤甚。作为目前索尼Walkman家族的旗舰播放器,二代“金砖”凭借其独有的数字放大声音架构与Walkman近五十年来声音标定之丰富经验,以及全新定制的开放式操作系统,不管是声音表现、耳机驱动能力还是可玩性等方面放在今天依然非常“能打”。同时,除了上文提到的MDR-M1之外,最受大家关注的当属索尼HiFi耳机旗舰Z1R,它依然是目前万元市场上顶级动圈耳机的代表作之一。70mm巨大尺寸的镁铝混合结构的 HD 高清动圈单元让其在声音规模感、全频素质与大动态下的极低失真等方面的表现相当惊人。同时,虽然单元尺寸巨大,但这只耳机的驱动需求却并不苛刻,甚至用上面提到的二代“金砖”驱动就可以获得非常优异的听感回馈。
写在最后
在成都耳机展的现场,我切实感受到索尼音频产品在技术与音乐体验上的不断探索与突破。从WH-1000XM6的降噪表现到MDR-M1的声音风格转变,这些产品都在用各自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索尼品牌所秉持的“For the Music(为音乐而生)”的理念。无论是专业领域的音乐创作者还是普通的音乐爱好者,都能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更令人欣喜的是,索尼近期多款新品发布的节奏加快,这不仅为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选择。在此,我也想提醒广大“大法”粉丝们,多关注索尼的公开展出试听信息,毕竟亲耳试听才能真正感受到它产品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