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建龙岩市博物馆消息,近日,由龙岩厦大产教融合研究院资助,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及龙岩市博物馆三方协力完成的“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辅助闽西地区书画文物与文献档案保护修复研究”项目取得突破,项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龙岩市博物馆馆藏的一件明代圣旨实施高精度虚拟修复与辅助复原。
明代圣旨存世极少。据《明会典》记载,“公侯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诰命,六品至九品皆授以敕命,妇人诰敕同夫品级。”龙岩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明代圣旨,系万历四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朝廷颁给经历司经历吴嵩父母的敕书,原藏于连城宣和升星村吴姓四世祖炎德公祠。入藏前,由于时代久远,且保存环境不佳,圣旨的卷首部分、前隔水、天头与包首已经缺失,开头部位绫丝已经严重残缺和脆化,多处出现鼠啮、虫蛀现象,裱件覆背已经无法起到保护画芯的作用。
项目团队由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和厦门大学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老师组成,并邀请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书画修复专家共同完成。团队历时2年,对圣旨进行人工智能赋能修复虚拟展示;考证复原明万历圣旨原装样式,还原旧裱工艺,并专门定制与做旧补料;制作保护脆弱画芯卷轴、书画护筒及画匣工艺,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在结项评审和文物交接会上,西北工业大学杨军昌教授、苏州丝绸博物馆沈惠研究馆员等权威专家认为,该项目“抢救了文物本体,填补了明代圣旨修复的历史空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