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病重,因为朱由校没有子嗣,所以,没有人继承皇位,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校召见其五弟信王朱由检入宫,交代后事。
朱由校躺在病榻上,对朱由检说,我死之后,我弟当为尧、舜。朱由检闻言,惊恐万分说,陛下此言,臣罪该万死!
不久,朱由校病死,朱由检继位,这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崇祯皇帝继位之后,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大明王朝已经千疮百孔,朱由检第一件事,就是铲除了太监魏忠贤及其亲信。然后,崇祯皇帝试图重振明朝,然而,谈何容易。
此时的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尤其是后金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严重威胁到明朝,崇祯皇帝重新启用袁崇焕。
此前,袁崇焕已经向明熹宗朱由校辞职,准备回归乡里,但他还没到家,被崇祯皇帝启用了。
崇祯皇帝为了安抚袁崇焕,紧接着,赏袁崇焕锦衣卫指挥佥事的恩荫,以补偿袁崇焕宁锦之功。 [
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崇祯皇帝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即蓟辽督师),替代刚被罢免的王之臣。
当年七月,袁崇焕进京,朝见崇祯皇帝,但随后,发生了一件事,令袁崇焕自己也没想到,这件事,竟成为他日后被杀的罪状之一。
当时,崇祯帝在建极殿后的平台召见群臣,特宣袁崇焕出班,阐述其“平胡方略”。
面对崇祯皇帝的特别对待,袁崇焕一时有些飘了,居然脱口而出,说他五年可以平定辽东。
根据金日升:《颂天胪笔》卷三记载:臣崇焕奏曰:“所有方略,已具疏中。皇上,千古之尧舜,行此不难。臣受皇上特达之知,注臣于万里之外,臣六年前早已期定。倘皇上假臣便宜,计五年而东夷可平、全辽可复,以报皇上。”
可能袁崇焕自己也没意识到,这句话有多大的分量?意味着什么?
当时,袁崇焕说:“倘皇上假臣便宜,计五年而东夷可平、全辽可复”。
崇祯帝听完,大喜,表示将“不吝封侯之赏”,四名辅臣李标、钱龙锡、周道登、刘鸿训也纷纷赞赏袁崇焕是“奇男子”,真是大手笔!
根据金日升:《颂天胪笔》卷三记载:上曰:“五年灭奴,便是方略。朕不吝封侯之赏,卿其努力以解天下倒悬之苦,卿子孙亦受其福。”四辅臣俱奏云:“崇焕肝胆意气、识见方略,种种可嘉,真奇男子也。”
可能袁崇焕也没想到,他为什么突然要说五年平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此时,辽东那边的后金,如日中天,绝非五年能平定的,别说五年,就是二十年,都搞不定。
随后,崇祯皇帝到便殿休息,群臣也开始休息,外出去品尝一些御赐的茶果点心,放松一下,相当于现在的茶歇。
这时,兵科给事中许誉卿走到袁崇焕面前,当面质问袁崇焕:“你说五年复辽,有把握吗?”
袁崇焕回答说:“聊慰上意耳”,意思是说,我只是安慰皇帝的大话而已。
许誉卿立即严厉地责备袁崇焕说:“上英明甚,岂可浪对?异日按期责功,奈何?”
意思是说,皇帝英明,你怎么能糊弄他?要是到了日期不能复辽,追究你的责任,你该怎么办?
袁崇焕突然吓得一激灵,这才察觉到自己失言的严重性。但是,话已说出,俗话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了。
根据李逊之:《三朝野纪》卷四记载:时上亦暂憩便殿,给事中许誉卿,面叩五年之略,崇焕言:“聊慰上意耳!”誉卿言:“上英明甚,岂可浪对?异日按期责功,奈何?”崇焕自觉失言。
等到休息结束,崇祯皇帝再次在平台召见群臣时,袁崇焕立即对刚才自己所说的话,进行了补救,但是,补救也无甚用处了。
袁崇焕亡羊补牢,向崇祯皇帝提出了“五年之中须事事应手”的必要条件,要崇祯皇帝满足他,比如钱粮、武器、人事以及言论管制(杜绝浮议)等,崇祯帝一一应允,指示吏、兵、工、户四部尚书协助袁崇焕,并承诺自己不会听从浮议,让袁崇焕放心,免除后顾之忧。
根据金日升:《颂天胪笔》卷三记载:臣崇焕奏曰:“臣在外调度,所有奏闻,一凭阁臣处分,阁臣不可不力主持。”
阁臣又奏请崇祯皇帝提高袁崇焕之事权,收缴王之臣、满桂的尚方宝剑,赐给袁崇焕。崇祯帝答应了,并叮嘱袁崇焕“早平夷酋,以纾四海苍生之困”“严明号令,抚恤士卒,与文武同心,何难灭虏”。
袁崇焕也激情满怀,表示他将以汉代的赵充国为榜样,并称:“谨遵明旨,铭之肺腑,前去告谕官军,以宣皇上威德,必须平夷!”
崇祯皇帝这次平台召见,一直到二更才结束。
而袁崇焕万万没想到,这次平台召见的对话,他自己一时失言,夸了海口,这个牛吹的不小,最后,也把他送进了鬼门关。
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绕道攻打北京,袁崇焕率军疾驰援救,抵抗后金军。
崇祯帝以议饷为由,召见袁崇焕,质问袁崇焕之前杀毛文龙以及如今不能抵御后金却屡次请求带兵入城的理由,随后命人将袁崇焕逮捕下狱。
当年八月十六日,崇祯帝宣布袁崇焕“市米资盗”“谋款斩帅”“纵奴入犯”“顿兵不战”“遣散援兵”“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等几大罪状,判处袁崇焕凌迟,同日行刑于西市,袁崇焕悲惨死去。
那些被后金兵杀死的百姓家属们,争相购买袁崇焕被割下来的肉,边吃边骂。
袁崇焕在宁远的妾阮氏、两个女儿、族侄袁兆晰被流放,袁崇焕在老家的母亲因年老免流放,其妻投水而死。
有人说,这是崇祯皇帝中了后金的反间计,上当了,才杀了袁崇焕,袁崇焕很冤。
袁崇焕是很冤,但他的悲剧,跟其自身性格也有一定的原因。
袁崇焕向崇祯皇帝保证五年平辽,没想到,第二年后金军就打到了北京城下,这让谁能忍受?
令人没想到的是,袁崇焕的冤案,直到清朝中叶,才被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