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韩国政坛再次陷入紧张气氛——前总统尹锡悦未按独立检察组要求出席传唤调查。理由?身体原因。
但这个“理由”,在韩国民众与媒体眼中,几乎就是一句暗语:“我不想去。”
原定当天接受传唤的尹锡悦,选择缺席。独检组当即宣布,将重新安排传唤日期,并表示:若他再次无视,法院将直接签发拘留令。
这不是普通案件。这是“内乱嫌疑”的调查,涉及尹锡悦在任期末被控以职权干预、妨碍调查、阻碍国会程序、非法操控高层人事等一系列重罪。而负责此案的,是韩国总统李在明亲自批准设立的“独立检察组”,专门针对前任保守派政权启动司法清算。
从总统府到被告席,尹锡悦的转变,只用了不到一年。
“身体不适”,是拖延还是自保?
据尹锡悦的律师团表示,其并非拒绝传唤,而是因健康原因请求延期。律师还强调,愿意在7月5日或6日到案,而非检方指定的7月1日。
听起来合情合理,但独检组并不买账。
检方明确指出,这不是协商范畴,而是依法传唤。不能接受者,应由医学证明支撑。而且尹锡悦团队此前并未提供任何医疗记录,也未主动申请合法延期。
更敏感的是,韩国媒体已掌握消息:就在被传唤当日,尹锡悦并未在医院,也未现身任何医疗机构。他在哪里?没人知道。
这种“失联式回应”,反而让外界更加猜测:所谓身体原因,是否是在“打一场时间战”。
拖到媒体冷却、拖到检方换届、拖到政治风向转移,或许就能全身而退。
但这一次,检方显然不打算再等。
独检组态度强硬,尹锡悦面临“拘捕倒计时”?
尹锡悦案,是2025年韩国最敏感的司法案件之一。其复杂程度,不亚于“亲信干政案”时期的朴槿惠。
不同的是,李在明政府这一次从一开始就主打“制度性清算”:由国会投票通过特别法案、设立独检组、授权传唤拘留,而非仅靠检察机关单打独斗。
这意味着,一旦尹锡悦再次拒不到案,独检组将可依法向法院申请拘捕令。
而一旦法院签发,尹锡悦就将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三位在任后遭司法拘留的前总统,而且还不是因为贪腐,而是涉嫌“违宪内乱”。
这一定位,其政治分量远超此前历任总统的“财务丑闻”级别。
“清算政治”与“政治报复”之间的模糊地带
对支持者而言,尹锡悦是“保守派最后的堡垒”,是反对财阀与司法同流合污的“检察英雄”。
但在对手眼中,他是动用权力机器打击异己、操控媒体、操纵检察系统的“制度破坏者”。
李在明上台后,以雷霆手段清洗尹系高层——从民政首秘金建希博士论文作假被查,到法务部长被撤,再到检察总长沈雨廷黯然辞职,一套打击组合拳不断推进。
而现在,轮到尹锡悦本人。
这是一场全社会都在围观的“终极对决”:是制度复位,还是政治报复?是法治胜利,还是权斗表演?
没有人能轻易下判断。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尹锡悦再次缺席,他将不再拥有总统特权,而必须面对韩国司法的铁面无情。
结语:倒计时开始
7月5日或6日,独检组将再次传唤尹锡悦。若他依然拒绝出现,拘捕程序将立刻启动。
而一旦逮捕生效,韩国政坛或将再现震荡,甚至引发保守派阵营的激烈反扑。
尹锡悦这场“拒不到案”的操作,到底是缓兵之计,还是权力的最后挣扎?
答案,即将在本周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