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特朗普政府对全世界的“关税宽限期”就将结束。除了英国之外,几乎还没有一个国家与特朗普政府就关税问题达成了协议。
面对这一情况,特朗普提前亮出了屠刀,开始动用各种威胁手段。在特朗普的重压之下,多方已经出现了妥协苗头,准备向美国“让渡利益”。
上个月底,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宣布:绝不延长90天关税宽限期,并将放弃谈判,直接向各国发送关税税率通知函。
特朗普在采访中毫不遮掩地表示,“全球那么多国家,美国没空挨个谈!” 函件内容极具羞辱性,要求各国为“获准进入美国市场”支付10%到50%关税,而且还“不容还价”。
要知道,特朗普当前遇到了非常差的经济局面,急需要从贸易战中得到回血。媒体指出,美元已经贬值了10%,5月美国贸易逆差再度飙升。
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因经济问题跌至新低,特朗普政府急需强硬姿态和实际成果来挽回票仓。
到了这里,人们清楚地看到,所谓“谈判”只是幌子,关税大棒才是特朗普的真实目的。特朗普第一个盯紧的目标,就是钱多且抵抗意志不足的欧洲。
据彭博社7月1日爆料,欧盟正被迫接受一项不对等协议,核心让步是同意美方对大部分欧盟商品征收10%统一关税;
欧盟希望以此来换取制药、航空、半导体领域“低税率特权”,及汽车税部分豁免。然而,欧盟要求美方降低对汽车及零部件的25%惩罚性关税,却遭特朗普断然拒绝,这让德国等国家忐忑不安。
媒体指出,欧美汽车同质化竞争白热化,德国车企必须打开海外市场,才能避免走向落败。为了确保美国不制裁欧洲的汽车行业,德国等国家施压欧盟反击美国,对美农产品等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
然而,欧洲不仅是在能源、政治、安全等方面,都受制于美国,其反击力度和反击决心存疑。按照预测,欧洲最终会向特朗普政府妥协,像英国一样对美国让渡部分利益。
除了欧洲以外,日韩也是美国的重点目标。特朗普坚持对日本车征收25%关税,宣称“日本不买美国车就是不公平”;
日本曾提议以“稀土技术合作加高端半导体生产”换取降税,却被美方无视。一旦美国对日本加征汽车关税,日本最后的支柱产业,也将面临着不保。
韩国则用上了“拖延战术”,李在明似乎“不急签协议”,先看日欧谈判结果。美方要求韩国将驻军费用分摊纳入贸易谈判,韩方坚决抵制。不过,若美国诚心为难,韩国也需要考虑经济出路。
东盟在应对美国收割时保持了团结,设立了内部通报机制,严防有国家“私下卖队友”;印度对美国的相关举措感到十分愤怒,但莫迪政府也不得不寻求方法,尝试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特朗普究竟能掀起多少风波,还有待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