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小鱼(化名)穿上了爷爷买的新凉鞋。爷爷说:“巡察组帮了大忙!以后每个月每个娃都有1536元的基本生活补贴。”生活不用紧巴巴的,也该给孩子们添双新鞋子了。
小鱼的爷爷奶奶,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蜗居在简陋的房子里,抚养着小鱼兄妹四人。孩子们最大14岁,最小3岁,父母均为低保对象且重度残疾,家庭生活异常困顿。这笔即将到账的补贴,正是罗定市委巡察干部进驻基层为民解忧落实的。
主动深挖,揪出民生“痛点”
3月下旬,十四届罗定市委第四巡察组进驻镇里,对镇党委及下辖19个村级党组织开展常规巡察。巡察工作将目光聚焦到惠民政策是否真正惠及“最柔软的群体”——困境儿童,特别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身上。带着这份责任,巡察组主动下沉、深挖细查。联络员在查阅资料、调取文件、走访业务部门时敏锐发现:镇里对辖区内符合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条件的人数底数不清,动态管理严重滞后,导致部分像小鱼家这样父母重度残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困境儿童,未能被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一个月过去,巡察组发现市民政局下发需核查的61名儿童名单还没有结果。他们坐不住了,巡察组干部小陈谈起发现的问题时,语气急切:“省里2025年散居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已提高到每人每月1536元。政策是好政策,但镇里多拖一天,孩子们的基本保障就晚落实一天,困难家庭就多煎熬一天,这怎么行?”群众权益无小事,巡察组当机立断,将此问题列为镇党委必须立行立改的重点事项。
同题共答,疏通政策“堵点”
“孩子的事是天大的事,一刻也不能等!”市委第四巡察组组长态度坚决。他们并非简单地“一督了之”,而是秉持“同题共答”理念,主动介入,全程督导。组内选派2名业务骨干,“点对点”对接镇公共服务办,共同梳理政策要点,打通信息壁垒,扫清操作障碍,目标只有一个:让符合条件的孩子们最快速度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温暖。
在巡察组强有力的推动和指导下,镇党委迅速行动。镇公共服务办联合社工、村(居)委干部,组成专项核查组,对照《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办法》,逐户走访、精准摸排。每到一户,工作人员都耐心细致地向监护人解读政策:“大叔大婶,像你们家这种情况,父母都是重度残疾,孩子就是政策里说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国家每月有生活补贴,就是为了保障娃娃们的基本生活,让他们能安心长大。”对于材料齐全的家庭,提供“上门办”服务,切实解决群众“跑腿难”的急难愁盼。通过扎实工作,最终核实61名儿童中,58人符合条件,其中21人已在保,37人为新增。新增儿童的基本生活补贴于2025年6月起正式发放。小鱼家正是这37户之一。
立行立改,筑牢保障“基点”
“这次巡察发现的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政策宣传不到位、动态管理不精细,让该享受政策的家庭差点错过。这是我们的失职。”镇公共服务办负责人在整改会上深刻反思。在巡察组的督促下,镇里不仅迅速完成了问题整改,更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建立“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更新及时。责成镇残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立即加强政策宣传普及力度,通过村(居)公示栏、微信群、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大幅提高群众对重度残障家庭相关保障政策的知晓率,坚决避免“应享未享”情况再次发生。
心系群众,彰显巡察“本色”
“推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精准、及时、足额发放,确保‘应保尽保’,这不仅传递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更是我们巡察干部守护群众切身利益、推动惠民政策落地‘最后一米’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市委第四巡察组组长动情地说,“巡察工作就是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聚焦老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群众特别是像重度残障家庭这样的特殊困难群体,他们的生活有保障、权益得维护,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实在在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位了。”
文 | 记者 郑俊良 通讯员 罗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