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印度卷入口水战

India enters a war of words

在南部各州强制推行印地语触动了全国人民的神经

图片

班加罗尔的路标。在反对派控制的南部大部分地区,印地语遭到抵制。 © Ashley Cooper/Alamy

途经班加罗尔机场时,我停下来查看飞往孟买的航班。出发显示屏上的信息既有英语,也有卡纳达语优雅的卷曲字体。卡纳达语是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的主要语言。数字标牌上却明显没有印地语。

一篇指出这一遗漏的社交媒体帖子在印度迅速走红,触动了印度人民的神经。在这个拥有22种官方语言的国家,印地语是最广泛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使用者大多居住在北部地区——而这正是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权力基础。

然而,在南方较为繁荣且由反对派控制的地区,印地语遭到抵制,甚至遭到憎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担心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BJP)试图强行推行印地语,并削弱该地区的主要语言——这些语言属于独立的达罗毗荼语系。

这场斗争并不仅限于社交媒体。在班加罗尔,支持卡纳达语的活动人士破坏了没有卡纳达语标志的商店。上个月,该市印度国家银行分行的一名员工因一段视频被传播,视频中她拒绝与顾客使用卡纳达语交谈而被调职。该视频引发了该邦首席部长西达拉迈亚的谴责。他在X上写道:“尊重当地语言就是尊重人民。#卡纳达语优先。”

西达拉迈亚(Siddaramaiah,化名)一直是印度南部语言认同最积极的捍卫者之一。他的政府规定卡纳塔克邦60%的标识必须使用坎纳达语,并于去年提议将私营部门一半的就业岗位保留给以坎纳达语为母语的当地人。这项措施遭到了班加罗尔科技行业的抵制,该行业吸引了来自印度各地的人才,最终被搁置。

“目前已经存在巨大的紧张局势,这与政治权力的分配有关,”尼赫鲁大学语言学教授阿耶莎·基德瓦伊说道。她补充道,从行政管理上讲,“无论是殖民国家还是后殖民国家,在语言如此多元化的情况下,都面临着一个真正的问题:如何向人民承诺服务?”

印度次大陆上存在多种语言,1947 年独立后,印度中央政府最初试图推广印地语,但遭到了南部地区的强烈反对。

今年,新德里敦促南部泰米尔纳德邦实施全国性的“三语政策”,引发了一场新的口水战。根据该政策,学生在公立学校学习英语和两种印度语言。泰米尔纳德邦长期以来一直拒绝实施该政策,认为此举会暗中推行印地语。该邦还指责政府扣留教育经费以示施压。

今年4月,莫迪嘲笑泰米尔纳德邦的政客们用英文给他写信。该邦首席部长MK Stalin予以回击,警告莫迪政府“不要向蜂巢扔石头”。

此类冲突与更深层次的政治担忧交织在一起。莫迪政府已暗示计划在2027年人口普查后重新划定议会选区边界,此举将进一步使权力平衡向其政党的北部核心地带倾斜。

这种前景在印度南部地区引发了恐慌。南部地区拥有更高的人类发展水平,拥有印度大量的工业产能,但却日益感到被边缘化。泰米尔纳德邦的MK Stalin最近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印度人民党将南部人民视为“二等公民”。

无论印度的政治格局如何,语言焦虑很可能将继续在其日益多语种的城市中蔓延。喀拉拉邦国际移民与发展研究所所长S Irudaya Rajan估计,目前印度近一半的城市居民的第一语言与当地人不同。

但拉詹本人却过得挺滋润,没遇到太多麻烦。“我在孟买学了四年,但仍然不会说印地语。我在喀拉拉邦生活了25年,却说不好马拉雅拉姆语,”他指的是该邦的主要语言。“语言不重要……每个人都在玩弄政治。”

本文出处:https://www.ft.com/content/d56a09ea-5514-49c1-a776-5866bdce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