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充电宝受到前所未有的严肃审视。
多家头部品牌充电宝生产企业因电芯存在安全风险,对多个批次产品实施召回,引发关注。据罗马仕、安克此前发布的召回公告,召回原因是充电宝的电芯存在原材料变更,导致存在极端情况下或有燃烧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无3C不登机”新规遽然出台——民航局下发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以及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监管总局已依法撤销或暂停多个充电宝及电池芯生产厂家的 3C 认证。这愈加表明了这场整治的严厉程度。3C认证不等于“免死金牌”,在质量安全的宏大命题面前,没有特殊角色。
同时,这也意味着,对于本轮“充电宝危机”的处置,已如公众所愿逐步深入生产源头环节。
对无3C标识的充电宝说“不”,是为了维护公共安全。据统计,今年以来,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于机上发生起火冒烟事件频率显著上升。一旦在飞机上发生充电宝爆燃事故,危害程度可以想见。充电宝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给手机电池续航,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绝不可因产品不规范将消费者带入险境。
在现有情境下,就充电宝登机事务做出紧急“干预”,防止充电宝惹祸,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把无3C标识的充电宝写入登机“黑名单”之后,并不能画句号。一方面,在头部品牌做出召回举措的同时,也要排查有无其他品牌充电宝存在不安全因素。虽有3C标识但存有隐患的充电宝,也当受到严肃审视;另一方面,被召回产品或问题产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也须尽快搞清楚。
市场的问题市场解决。唯有尽快查清原委,消除漏洞,化解风险,重新制定生产规范,为消费者推出更安全可靠的充电宝,方能不负公众期许。
围绕“充电宝上高铁是不是也要有3C标识”的问题,12306客服表示,充电宝上高铁暂不查3C标识。但无疑,能消解诸多“充电宝之问”的,是充电宝使用场景的多元化、明晰化、安全化。
换言之,推动充电宝行业或市场变革的契机,已经展现在公众眼前。从技术层面而言,找到解题之道和升级模式,提振生产厂家的质量安全意识,是基本要求。而站在更有力维护公共安全的高度来审视,我们更加欢迎这样的变局:以改革创新为动能,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将全行业推向绿色发展、安全便捷的轨道。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