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二姐之一
尤二姐出场很早,秦可卿死后便提到尤氏继母和妹妹赶来。但直到第六十三回贾敬死后,贾蓉回来,才正式让尤二姐与尤三姐出场。
这对姊妹花本不姓尤,是她们父亲去世后,母亲尤老娘再嫁给尤氏的父亲,便把两个拖油瓶的女儿随母改姓了尤,成为与尤氏没有血缘关系的继妹。
关于曹雪芹为他们设计以“尤”为姓的原因,推测分别与尤氏、二尤姊妹各自相关,可能有两个出处:
出处一:出自《百家姓》“朱秦尤许”,宁国府三个出场媳妇,尤氏、秦氏(可卿)与许氏(贾蓉续弦),就是由此而来;
出处二,出自贾宝玉形容二尤姊妹貌美的“真真一对尤物”。至于具体出于哪个,或许兼而有之。
《说文》:尤,异也。朱骏声曰:此字当之猶之古文,犬子也。更有五层意思。恰与尤氏姊妹相关。
其一,最优异。亦指最优异的人或物。
《庄子·徐无鬼》:南伯子綦隐几而坐, 仰天而嘛。颜成子入见曰: "夫子, 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 心固可使若死灰乎?
这就是贾宝玉形容二尤姊妹“尤物”的由来。是赞美其人间绝色、美丽。
其二,责备;怪罪。
司马迁《报任安书》:项自以为身残处秽, 动而见尤。
这就与尤三姐“情小妹耻情归地府”的意思较为近似,凸显自惭形秽之意。
其三,过失; 罪态。
《易·贲》:匪寇婚嬅,终无尤也。
这就可以形容尤氏过于从夫的不作为,纵容贾珍贾蓉父子搅乱宁国府,欺负自家妹子聚麀之诮而不顾。
其四,最恶劣。亦指最恶劣的人物。
《新唐书·李绛传》:比谏官多朋党,论奏不实,皆陷谤讪,欲黜其尤者,若何?
这就凸显出尤二姐的寡廉鲜耻,无所不为的事实。尽管她对外表现出温柔和顺之态,但背人处却无所不为,无不敢为,着实令人惊诧莫名。
曹雪芹笔下,尤二姐与尤三姐姊妹性格截然不同。尤二姐如“水”,尤三姐如“火”。二人截然相反的性格,颇为类似薛宝钗与林黛玉,尤其行事风格与袭人和晴雯要更类似,需要引起注意。
尤二姐与妹妹尤三姐不但性格截然不同,行事和追求更是大相径庭。看似如“水”一般的尤二姐,做出的事却全然不是一般人物。而她的身上分明就有《金瓶梅》中李瓶儿的影子。
李瓶儿是何许人物?她本是梁中书的姬妾,在梁山大闹大名府时,卷了梁中书府中的细软潜逃,后沦为花太监的禁脔。为了掩人耳目嫁给花太监的侄儿花子虚为妻,后与花子虚的兄弟西门庆通奸。因想嫁给西门庆,对落难的花子虚见死不救。西门庆耽搁未能及时娶她,又与蒋太医通奸并嫁给了他。待西门庆吃回头草,李瓶儿又恶毒的弃蒋太医而去,最终如愿嫁给“爱情”,成了西门庆的六姨太,还生下个儿子。结果一朝想要洗白,以端庄贤惠示人,不想恶之花反成白莲花,先被潘金莲等几人合谋害死儿子,忧思成疾,最终下红不止,殒命而终。
尤二姐的人物和经历,与李瓶儿有颇多相似之处,这就让她不断卷入混乱的人际关系。
看似她一介弱女子,周旋在贾珍、贾琏、贾蓉等兄弟、父子、叔侄之间,仿若迫不得已。但苍蝇不叮无缝蛋,若说尤二姐与贾珍是被迫,与贾蓉当众胡闹可看不出任何被迫之意,而在贾敬葬礼上,公然与贾琏眉来眼去,就绝不是被人所迫,而是主动勾引的行为。
如此糜烂的个性,将礼义廉耻脚踏在脚下,若说她情非得已,被逼良为娼,那么,多姑娘、潘金莲、李瓶儿之流,似乎也各有各的不得已,岂不彻底践踏了人性?
所以,批判尤二姐,是对脏、丑、恶的正确认识,并不是容不下一个失足女子。如果尤二姐需要同情,那么金钏儿、晴雯的死,不就白死了!
顾炎武在《廉耻》中的话,始终振聋发聩,告诫后世之人:“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共九章,未完待续,下回分解)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您或许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