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位分配起纷争,业主怒怼物业,“三所联动”开启公平调解

小区里因停车位不足引发的矛盾不在少数。同样是小区业主,凭什么你可以停,我就不可以停?物业在分配管理停车位时有没有暗箱操作?如何才能知道小区停车位的分配情况?


近日,虹口区广中路街道某小区发生一起因固定车位分配引发的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纠纷。业主俞某反映,其按照物业公司此前公布的流程进行了车位申请登记,但迟迟未获明确反馈。与此同时,其注意到部分未登记人员却已获得车位使用权,怀疑存在私下转让、变相交易等违规行为,从而质疑物业公司分配机制的公平性与透明度。该事件引发小区部分居民关注,对小区物业管理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接报后,社区居委会迅速启动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组织调解员、民警、律师共同介入,依法依规开展调解工作。


图片


调解中,俞某提出三点诉求:1、车位分配缺乏公开透明的公示机制;2、有些业主可能存在车位私下交易行为,侵害公平原则;3、要求对当前分配方案进行重新审核,保障其合法申请权益。


物业公司回应称,当前分配顺序系延续前任物业所留的历史台账表,虽在信息更新和公示程序上存在瑕疵,但整体流程未突破当时业委会确认的基本规则。律师现场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明确指出车位分配应坚持“公平、公开、业主优先”的基本原则,不得以内部操作或变相交易等形式损害其他业主合法权益。民警亦明确表态,将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配合居委会和司法力量共同化解矛盾,维护社区稳定。


经过多轮协商,最终各方在合法合规基础上达成一致调解方案。维持现状:小区6号楼东侧现有固定车位暂由现使用人继续使用;信息公开:物业公司应在小区公告栏内公示固定车位申请及分配顺序表,列明俞某为下一个优先候选人;过渡安排:在尚未获得固定车位期间,由物业公司协助俞某使用临时停车位,并加强管理,避免外来车辆违规占位,保障其过渡期基本使用权益。


本案是“三所联动”机制在基层治理中成功化解社区矛盾的典型案例。调解过程依法依规、程序规范,充分发挥了法律服务、公安保障与社区协调的合力,有效维护了业主合法权益与小区公共秩序。通过此案例可见,针对基层物业类矛盾纠纷,依托“法治引导+调解主导+多方协同”的综合治理模式,不仅能实现个案息诉止争,更可倒逼制度完善,促进治理精细化,具有良好的示范与推广价值。





法条链接

《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六条: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


《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管理规约应当对有关物业的使用、维护、管理,业主的共同利益,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违反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依法作出约定。管理规约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管理规约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




记者:曲姗姗

图片:广中路街道司法所

编辑:曲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