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讲 人
Rowan Kimon Flad
时 间
地 点
讲座题目
Elephants in Bronze Age Central China — Megafauna / Human Relationships as Seen Through Material Culture
(中文:《中国内陆青铜时代的大象:从物质文化看大型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讲座概要
未经加工的完整象牙、象牙残片及象牙雕刻品,以及青铜器上以象为母题的纹饰与造型等,反映了中国青铜时代人类与象这一魅力非凡的巨型动物的互动关系。讲座将列举各种象牙制品和大象图像的案例,指出巨型动物的物质性和物质化为理解人类历史上人与其他动物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主讲人简介
现为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古代手工业生产与技术等。
主 讲 人
Shayla Ladawn Monroe
时 间
地 点
讲座题目
What is Rendered and What Remains: Rock Art and the Zooarchaeology of the Sahara
(中文:《呈现与留存:撒哈拉地区的岩画与动物考古学》)
讲座概要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对撒哈拉地区居民的生存始终至关重要。撒哈拉岩画艺术的几个主要时期——包括大型野生动物时期(公元前12000至前8000年)、畜牧时期(公元前6300至700年)、马匹时期(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1000年)和骆驼时期(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元年)——正是根据不同时代特定动物物种的出现频率及艺术表现重点来界定的。由于这种分期法专为研究岩画艺术而设计,动物考古学研究未必遵循同一框架。讲座内容将综合考古发现,概述撒哈拉地区居民如何从依赖大型野生哺乳动物,转向依赖驯化的牛、山羊和绵羊,继而是驴和马,最终依赖骆驼的历程。岩画描绘的动物形象与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遗存之间的差异,引发了关于每种新物种引入背后社会政治变革的诸多有趣议题。
主讲人简介
现为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洲地区动物考古、古代牧业经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