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济南对人才礼遇有加,相关政策层出不穷,给人的感觉就是:请坐,请上坐!
6月初,济南刚一口气发布了数字经济、银龄人才、种业人才、青年科技人才4项专项政策。
6月底,济南又一股劲出台了法治、贸易、机器人3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
考核是指挥棒,奖评是风向标,一座城市好不好,人才当然能通过实打实的政策变化来感知。
济南在人才政策上,有“三实”值得探讨。
一
投石问路重实效
看政策的渐进性、动态性、覆盖性
纵观全国,济南在提升人才吸引力上敢于先进,但不冒进。
敢先进,敢在全国开先河。
哲社文体、新就业形态、网络安全、知识产权、技术转移5个重点领域的人才分类认定政策,均属首次探索出台。
不冒进,注重稳扎稳打,善于投石问路,不搞一窝蜂。
先在两个领域里“试点”,可行了再在其他领域拓展。
济南讲究人才政策的渐进性。
第一批人才分类认定是哲社文体、新就业形态。
第二批则为网络安全、知识产权、技术转移3个领域。
今年刚刚出炉的法治、贸易、机器人领域则是第三批。
济南注重人才政策的动态性。
前三批人才认定目录出台了,但强调“动态管理”和“动态调整”,随时根据实效性修订。
济南注重人才政策的覆盖性。
因此,济南承诺:构建“1+N”重点领域人才认定政策体系。
“1”是指《济南市部分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
“N”则在逐年增加,注重精准覆盖、有效覆盖。
二
按需分配重实际
看市场的热需求、急需求、大需求
岛主发现,济南出台人才政策,注重从实际出发,实行“按需分配”。
一看市场的热需求。
最近几年,快递小哥、带货主播、网文创作者等新就业形态成为市场热需求,于是,被纳入第一批人才目录里。
二看市场的急需求。
上个月,济南刚在“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上将机器人产业纳入13条标志性产业链重点培育。
这个月,济南就制定了机器人领域人才分类政策。紧急需求,等不得、慢不得。
三看市场的大需求。
近年来,济南迫切需要在内外贸领域上激活更大的发展动力,需要更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于是,贸易、法治领域人才分类认定政策应运而生。
三
虚位以待重实战
看奖评的渠道多、平台多、位置多
岛主看到,济南层出不穷的人才政策,始终坚持多元评价机制,其目的是提供更多的渠道,让各个岗位上的人才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不重资历,重实战。
因此,济南创新了以赛代评、以岗定才、专家举荐、一事一议等多渠道的认定方式。
另外,济南在人才的奖评上,提供了更多的平台。
比如在机器人领域,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奖、吴文俊人工智能奖、工信部工业设计奖、机器人领域市级以上“单项冠军”、“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机器人专题赛,都是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平台。
为了给人才提供更多的位置,济南不仅丰富了人才分类的细分领域,还在每个重点领域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座次”,比如国内外顶尖人才(A类)、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省级领军人才(C类)、市级领军人才(D类)、优秀专业人才(E类)等。
谁最了解人才?谁最懂人才的一线战绩?当然是用人主体。为此,济南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赋予龙头企业自主认定人才的名额,一方面是不埋没人才,另一方面则是激发用人主体引才育才的积极性,让用人主体成为最佳眼线。
人才政策在同类城市中始终保持比较优势——这是济南的自知之明,也是济南的自我加压、自我激励。
济南已连续3年在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强榜上节节攀升,今年更是冲到了全国第11名、北方第2名的位置.
靠的是什么?
当然不是“玩虚的”,而是真正从人才立场着想、从城市发展大局考虑的真招、实招、硬招!
来源:五柳岛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