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科技大学(TalTech)能源教授兼气候部顾问艾纳里·基塞尔(Einari Kisel)在接受爱沙尼亚国家广播公司(ERR)采访时表示,爱沙尼亚没有计划以任何形式直接支持核电站的建设,所有投资风险都必须由开发商自行承担。
爱沙尼亚正在重新审视其电力生产战略,从国家补贴型能源生产模式转向市场驱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每种发电技术都必须具备独立生存能力。在接受 ERR 采访时,能源专家基塞尔解释说,过去20年来,爱沙尼亚的电力消费基本保持不变,这与此前预计的发展趋势相反——当时预测随着新工业的发展和交通电气化程度的提高,电力需求将增长。这种需求的停滞,使得此前计划在2030年前大规模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以满足假定增长的战略变得复杂。
基塞尔指出,变化最显著的领域之一是爱沙尼亚对核能的立场。虽然国家愿意支持建立相关的监管框架——包括许可流程、机构监管、长期安全规划以及旨在促使欧盟长期融资方案落地的法律改革——但不会为核能开发商提供任何直接财政支持。任何核能项目都必须由愿意承担全部商业风险的私人投资者来出资和推动。
这一政策反映出更广泛的转型方向:基塞尔指出,到一座核电站真正有可能投运的时候,爱沙尼亚将已终止对所有形式电力生产的国家补贴。目前的支持机制,如可再生能源拍卖,将逐步淘汰,未来新增的发电能力必须具备在无政府援助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可行性的能力。政策目标是让市场自行决定哪些能源技术能够生存与扩张。
与此同时,随着老旧的油页岩电站接近其使用寿命的终点,爱沙尼亚正积极准备以确保电网可靠性和能源安全。这些电站中有许多已有60年以上历史,今后将仅作为紧急备用电源保留。为替代其发电能力并保障供电稳定,爱沙尼亚计划日益依赖天然气调峰电站。生物气,尤其是年产量预计约为0.3太瓦时的生物甲烷,也有望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尽管爱沙尼亚并未完全排除发展海上风电场的可能性,但目前这些项目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难以具备竞争力,因此在未来市场导向的体制下可能不会建成。不过,国家正在对电网基础设施进行升级研究,以便在未来技术可行时能够接纳这些项目。这包括对与拉脱维亚的第四条电力互联通道进行研究,以及未来海上电网连接的规划。
新闻来源:ERR
新闻编译:波罗的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