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罗甸县境内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85%,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质地貌。近年来,当地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持续聚焦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实现从“石山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华丽转变。
罗甸县木引镇把坝村光跃蜂糖李种植基地一角。
盛夏的木引镇,曾经的石山、荒山被2.5万亩的蜂糖李装扮得苍翠如浪,这抹绿意不仅撑起了老百姓的荷包,也锁住了这一方水土。昔日光秃秃的石山荒山如今植被覆盖率超过80%。
木引镇把坝村地处石漠化深山区、石山区。过去由于缺田少土,满是石头的山坡成了村民致富不可逾越的屏障,村里的劳动力几乎都选择了外出务工。2017年,村民杨江源看到其他村民在石山上种植蜂糖李挣了钱,也将自家丢荒多年的石坡地开垦出来种植蜂糖李。在尝到甜头后,又陆续从其他村民手中流转了150多亩荒山种植蜂糖李,200多亩的蜂糖李,每年给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果农采摘蜂糖李。
“我家这片土地一直荒着,以前种玉米,一亩一年也就四五百块钱的收成,看到其他亲戚种植蜂糖李收入很高,我就把这片荒地拿来种蜂糖李,现在一亩就能有一万元左右的收入。”木引镇蜂糖李种植大户杨江源说道。
近年来,罗甸县木引镇通过大规模种植蜂糖李、柑橘、樱桃等大量果树,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也大幅提升,土壤侵蚀量明显下降,石漠化状况显著改善。良好的生态、精心的管理,让木引镇种植的蜂糖李、柑橘、樱桃成为了村民的致富果、收购商眼中的抢手货、治理石漠化的金钥匙。为做强、做优全镇的水果产业,打造“水果之乡”,木引镇紧扣“一带两园三区”产业发展思路,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发展李子、柑橘、樱桃等产业3万余亩,2022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同时荣获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2023年,获批全省集体石漠化土地市场化改革试点。
果农正在筛选果子。
“木引镇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区,石漠化严重,全镇中度石漠化面积占比超30%。2016年,我们依据当地气候、土质等条件,引进蜂糖李种植。”据木引镇宣传委员李清泉介绍,这一举措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又有效治理了石漠化。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罗甸县累计完成石漠化治理105.04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3.09%。通过石漠化治理,引进龙头企业,按照“引企业到村、引技能到户、带增收到人”产业发展模式,全面推动优质李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李子种植面积4.23万亩,投产面积2.6万亩,预计产量2.06万吨,产值2.59亿元。优质李产业已经成为罗甸县继脐橙、火龙果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绿水青山成了老百姓真正的“幸福靠山”。(图/文 黄呈慧、王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