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投保谨防有猫腻!贪便宜可能倒贴修车费

“省下2000多元保费,却倒贴了7200元修车费!车主周先生因轻信电话推销,购买了优惠“车险”,但当爱车出险后,他才发现手里攥着的根本不是保险单!而这种专坑车主的李鬼保单还不少见,不少司机纷纷中招!
图片
今年3月,周先生保险临近到期,在众多电销中,接到一通自称“太保”集团的推销电话,和其他保险公司的报价相比,这个“保单”整整便宜了2000多元,近30%。周先生回忆说,当时销售人员在推销时让他交强险买太平洋保险,商业险选“太保集团”。周先生以为这两家公司属于同一家保险公司,再加上价格“美丽”,想着能省一笔,火速线上付款完成投保。
图片
可上个月出了交通事故报案理赔时,一切变得不对劲了……从报案到定损,磨磨蹭蹭十几天,4S店报价8000多元的维修费,公司却只核定1600元,并且只能去指定的小修理厂维修!这时他才知道,原来受理理赔的根本不是太平洋保险,而是一家叫“合肥太财保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单位。而仔细查看“保单”合同才发现,这并非保险的保单,抬头分明写着“汽车安全服务商业电子服务单”。
图片
周先生紧急求助上海交通广播《1057大家帮》节目,才揭开“假保险”的真面目!原来他买的根本不是正规保险,而是交通安全统筹服务!直播中,许多听众纷纷表示,这类统筹产品资金池没监管,风险很高!赵先生的亲身经历也印证了这个说法:自己去年花了4000多元购买了一份“统筹保险”,近期想要申请理赔才发现业务员联系不上了,一查,原来公司已经倒闭了。   


那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上海交通广播《王蕾车管家》节目主持人王蕾提醒车主:统筹服务存在诸多陷阱!


图片


其一,它善于伪装,其服务合同高度模仿正规保险保单,公司名称也与正规保险公司极为相似,消费者稍不留意,仅看部分字眼就容易误认为是熟悉的保险公司,实则其名称多为“统筹服务有限公司”“交通统筹服务公司”等,需仔细甄别全称才能识破。

其二,利用消费者贪小的心理。营运车辆保险费用通常高于非营运车辆,且违法、出险等情况会影响保费上浮。部分营运车主为节省开支,抱着侥幸心理,被统筹服务的低价所吸引,选择购买。

其三,不法分子会潜入营运驾驶员交流群,通过熟人推荐、小恩小惠等方式诱导群内成员购买,导致不少人未经仔细分辨就盲目跟风。

此外,有些统筹公司全靠合伙人出资理赔,钱赔完了,后续就得自掏腰包。一旦撑不住,直接摆烂不赔!而且它不在银保监会管理范围内,涉及纠纷,消费者很容易吃哑巴亏!

那中介售卖统筹服务算不算欺诈?真相扎心了,他们会展示合同、强调理赔和价格优势,就是故意模糊和正规保险的区别,想认定欺诈存在一定困难。

王蕾建议广大车主自查,翻看保单是否有"统筹服务"字样,核对公司全称。如果和周先生一样购买了“统筹保险”的车主,能理赔的先拿赔偿,然后赶紧退保,换成正规保险!一旦发生问题,请联系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


上海交通广播提醒广大车主:
统筹服务不是保险,连正规金融产品都算不上,就是披着互助外衣的“大忽悠”!大家千万别贪便宜,买保险前一定要看合同、查资质!要是已经踩坑,别犹豫,赶紧止损!转发提醒身边人,别让“假保险”再坑人!

记者:欣怡、唐晓婷

编辑:李赞

监制:小乐

审核:胡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