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嘉定区外冈镇持续深化“冈声嘹亮”特色宣讲品牌,累计开展宣讲400余场次,覆盖群众3万余人次,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从“声入人心”到“深入人心”。
精准对接需求,让理论宣讲“有的放矢”
外冈镇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变“点上开花”为“百花齐放”,把党的创新理论讲透、讲深、讲实。
夯实宣讲力量。完善“冈声嘹亮”一团十队宣讲体系,深化“田间课堂”特色宣讲品牌,广泛吸纳企业家、乡村振兴带头人、文艺骨干等基层宣讲力量,用好“传帮带讲”机制,打造出一支支常年活跃在群众身边的理论宣讲队伍。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和集中备课,集思广益、共谋良策,打磨《6个关键点!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优秀宣讲课件。
把准宣讲方向。针对不同受众开展多层次、分领域宣讲,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特聘讲师讲“红色”、行家里手讲“技术”、先进典型讲“服务”,把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与群众密切关联的“大专题”转化为“小切口”,推动基层理论宣讲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用活形式载体,让理论宣讲“有声有色”
外冈镇积极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变“固定讲台”为“流动课堂”,切实增强宣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创新宣讲形式。摆十几个板凳,专家学者、青年干部、村民群众围坐在一起,听理论宣讲,学红色文化,聊村居发展……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田间课堂”,“普通话+本地话”的形式既让宣讲员“想讲的”与老百姓“想听的”同频共振,也让“宣讲员多跑腿,群众少跑腿”的工作法则形成生动实践。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词,创编音诗画《共建共治 美美与共》、小品《活成一棵树》、弹词开篇《我是一粒米》等生动化宣讲作品,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推动全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优化学习载体。当理论学习融入秧苗行间,会焕发出怎样的活力?依托“带着爸爸去种田”农文旅活动品牌,在智慧农场开展“田间稻理”党的理论宣传学习市集,通过“手中有物、心中有理”的学习实践,有机融合全会精神、红色文化、非遗传承等内容,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如秧苗般扎根沃土。从理论学习到文化传承,从农耕体验到文明实践,这样新奇的学习市集不仅是一场立足田间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理论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提升了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聚焦协同实践,让理论宣讲“有行有效”
外冈镇积极开展城际联学联动,变“一家独唱”为“协同共振”,以理论共研、实践共行激发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源源动力。
建立宣讲网格。推动“冈声嘹亮”融合宣讲进网入格,覆盖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嘉昆太三城五大领域,立足田间地头,节选贴近社会治理、事关乡村振兴的报告内容送学上门;漫步乡村楼宇,在“闲散聊天式”的沟通中向广大群众传播形势热点;用好“堂站”“新思想·嘉油站”等载体,为青年党员和白领打造园区“15分钟理论学习圈”;深入属地高校,推动校地双方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双向服务;依托“厢约冈湾”、逸敏楼等阵地,推动嘉昆太三城围绕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交流。
深化理论走亲。举办“理响嘉昆太”宣讲村晚暨学习市集活动,三城“百姓名嘴”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同形式的宣讲,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凝聚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发布三城联动宣讲菜单,精选嘉昆太三地的优秀宣讲作品,通过共创共享节目资源,以宣讲“走亲”推动理论“走心”,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