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暂停倒计时9天,中国已经亮出红线,美欧日韩印立场各不相同

距离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对等关税”90天暂停期结束,仅剩最后9天。

全球贸易格局正在迎来关键节点,而中国已经明确亮出红线:任何国家不得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与美国达成协议。图片

美欧日韩印等主要经济体在这场博弈中各自权衡,但他们的选择不仅关乎自身经济利益,也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全球贸易秩序。

图片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美国以“美国优先”为核心推出“对等关税”政策,要求贸易顺差国通过加征关税等手段实现所谓“公平”。

今年4月,美国宣布暂停该政策90天,与多个国家展开谈判。如今,暂停期即将结束,贸易战的火药味再次弥漫。

中国商务部近日通过答记者问的方式,向全球发出强烈信号: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在与美国谈判中损害中国利益,并将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在这场全球贸易博弈中,美欧日韩印的立场各不相同。欧盟作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面临巨大压力。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的关税已覆盖约70%的对美出口,总额高达3800亿欧元。

如果谈判失败,关税可能进一步飙升至20%-50%。欧盟内部对此分歧明显:德国等务实派主张妥协,避免贸易战升级;而法国等强硬派则坚持全面取消关税,拒绝让步。

日本的态度则相对复杂。尽管是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但在汽车关税问题上,日本表现出强硬立场,坚持要求“关税归零”。然而,谈判僵局下,部分日本官员开始探讨接受美国部分条件以打破僵局,同时寻求在稀土供应链领域加强与美国合作,这对中国或将带来一定挑战。

相比之下,印度与美国的谈判进展迅速。双方多次释放接近达成协议的信号。印度希望通过强化与美国的经贸关系实现“印度制造”战略,而美国则试图借此推动“印太战略”。在这一背景下,印度可能在协议中牺牲部分与中国相关的利益。

中国的警告不仅是对这些国家的提醒,更是对全球经济秩序的宣示。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贸易额达到32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超过15%。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中国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未来贸易格局。面对可能的不利局面,中国正在通过深化与东盟、非洲等国家的合作,推动供应链多元化,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

随着暂停期结束的临近,各国在与美国谈判中的选择将逐渐明朗。专家分析认为,部分国家可能短期内选择妥协,但长期来看,全球供应链的重塑趋势不可逆转。中国通过坚持原则和多边合作,有望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中继续占据重要地位。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