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有一个“小”祖宗,大小和一匹马差不多

说起霸王龙,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种高大威猛、咬碎骨头、在侏罗纪公园横行霸道的“恐龙之王”。但在它登上食物链巅峰之前,曾经也有一段“草根逆袭”的进化之路。

 最近,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团队就在蒙古发现了一位“王子级别”的恐龙新品种——Khankhuuluu汗酷陆龙这种名字听起来颇具异域风情的恐龙被认为是目前已知最接近霸王龙祖先的物种!相关研究已经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图片

 “龙王子”是谁

 汗酷陆龙这个名字源自蒙古语,意为“龙王子”。研究团队之所以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该物种在演化链条上的位置——它就是暴龙家族登上王位前的最后一步。 

那么,这位“龙王子”究竟是何模样? 

它生活在大约8600万年前,虽有着与大型暴龙类-霸王龙相似的修长后腿和短小前爪,但体型要小得多。它的大小和一匹马差不多,体重约725公斤,远不及它那位重达9吨的“霸王”后裔。

图片汗酷陆龙体型示意图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此外,它的头上虽也长有小角,但远不如后代(如阿尔伯塔龙、蛇发女怪龙)的角那般威风,可能在吸引配偶时效果也稍逊一筹。它的头骨又长又扁,也意味着它的咬合力远不如霸王龙那般惊人。

 “龙王子”如何上位 

尽管缺少霸王龙的霸气,“汗酷陆龙”仍然是一位成功的掠食者,研究人员将其归类为“中级捕食者”。

 作为小型暴龙类和大型暴龙类之间的纽带“汗酷陆龙”主要依靠快速奔跑和伏击来捕猎,比较像现在的豺、鬣狗。而真正的大块头暴龙类-----霸王龙那样的顶级掠食者,则是后来才崛起的,它们靠的是巨大的体型能够咬碎骨头的力量碾压对手。 

而这场“演化接力”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在某一时期,原先的顶级掠食者灭绝了,导致生态位空缺,“汗酷陆龙”这样的中型猎手就趁机“上位”,一步步演化成了我们熟悉的霸王龙。

 一场跨越数十年的“乌龙”

 有趣的是,汗酷陆龙的化石并非新出土。早在上世纪70年代,蒙古古生物学家阿尔坦格尔·佩利(Altangerel Perle)就在蒙古东南部的地层中发现了它们。 

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些化石一直被误认为是另一种来自中国的中型暴龙类——独龙(Alectrosaurus)。

图片独龙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沃里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的博士研究期间。当他在蒙古的古生物学研究所重新检视这些化石时,他敏锐地发现,这些骨骼的许多特征与独龙明显不同,因此它们很可能属于一个全新的物种。 

从亚洲到北美:恐龙之王的加冕之路 

汗酷陆龙的发现,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暴龙家族演化和迁徙的关键一步。

此前,科学家们对暴龙类从“中级捕食者”演化为“顶级掠食者”的过渡阶段知之甚少。而汗酷陆龙,作为在亚洲发现的、已知与霸王龙亲缘关系最近的祖先,完美地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演化路径:汗酷陆龙或其近亲本生活在亚洲,大约在8500万年前,它们通过当时连接亚洲和北美的大陆桥,进行了一次长途迁徙。到达北美后,这个新来的物种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演化,最终“加冕为王”,演变成了像霸王龙这样的巨型顶级掠食者。  

图片侏罗纪世界剧照 图片来源:豆瓣网

这项发现也改变了科学家对暴龙类迁徙的看法。过去的研究认为它们的迁徙可能频繁且随意,但汗酷陆龙的发现表明,这次从亚洲到北美的迁徙,是一次目标更明确、影响更深远的事件。正是这次迁徙,开启了北美巨型暴龙的时代。研究人员希望未来能找到更多像汗酷陆龙这样的早期暴龙类祖先化石,以更完整地描绘出这位“恐龙之王”的家族史诗。(肖云格)

审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青年古生物学者 邢立达 

本文来源科普新媒体平台“蝌蚪五线谱”,已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