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又好玩!“深圳的荔枝”如何火出圈 | 晶报10分钟

今年您吃荔枝了吗?

热播剧《长安的荔枝》

与广东荔枝梦幻联动

“深圳的荔枝”声名在外


本期《晶报10分钟》邀请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资深媒体人苗凡卒

晶报记者谢晨星

如何让荔枝IP更具仪式感和体验感

更加火出圈

一起来听听他们有什么金点子


荔枝不光是文化符号

也是消费符号


谢晨星:最近进入了荔枝季,不知道两位老师有没有吃上南山荔枝?南山荔枝和深圳大学的荔枝前一段时间特别火,深圳博物馆也出了荔枝的文创。荔枝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了深圳的一个文化符号。两位老师怎么看待荔枝成为深圳的文化品牌?


郭万达:我觉得不光只是文化符号,它也是消费符号。一讲荔枝,我们肯定想到苏轼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说明大家都对这种文化印象非常深刻。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深圳荔枝节“展会搭台 经贸唱戏”。吸引客商来、外资来,当时靠什么?靠荔枝节,而且是首创荔枝节,非常成功。之后到了1999年改成了高交会。刚才你提到的比如南山、宝安这些地方仍然有荔枝的活动,而且成为大家季节性地来品尝荔枝、采摘荔枝,跟亲戚朋友互动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消费的活动,跟整个深圳现在提振消费的活动,我觉得都是非常重要的。


图片


苗凡卒:其实荔枝在深圳的故事一直在延伸和发展。像2006年的时候,南山荔枝就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8年,深圳另外一个荔枝产地宝安黄田,黄田荔枝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座城市有两大荔枝的地理品牌,非常罕见。而深圳又是一个不以农业见长的城市,所以有这样的一个品牌资源,我觉得特别宝贵,真的是要把它做大。


图片


荔枝和文旅、文化传承相结合


谢晨星:深圳荔枝除了可以买来吃,可以采摘,现在还可以到周边去看一看,带动文旅消费。


郭万达:可以跟深圳的各种文旅相结合。坐在荔枝树下吃荔枝,之后就可以沿着海滨去走一圈,可以坐船绕着粤港澳大湾区看看港珠澳大桥,可以跟城市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这种文化传承活动带来文旅融合,以荔枝季作为一个文化活动,带动整个消费,带动整个文化旅游。




左右滑动查看,点击可查看大图


谢晨星:有些文旅策划非常成体系。比如说深圳大学,免费派发荔枝给学生,学生又可以在食堂吃荔枝宴,全部都是用荔枝做的。高考结束了,可以来深圳大学,看一下深大的学校风光,顺便吃一下深大的荔枝,多好。


文旅+消费

发现荔枝新价值


苗凡卒:随着现在文旅的兴起,还有我们对消费的重视,深圳人其实对荔枝的价值正在有一个新的发现。南山举办了荔枝旅游消费季,从6月到8月,这三个月当中,以荔枝元素串起很多的消费项目、体验项目、旅游项目。同时南山还为它的主流品种桂味、糯米糍、妃子笑设计了三个虚拟的卡通形象:小桂、小糯、小妃。


图片


黄田荔枝也专门做了黄田荔枝文化节,将在今年7月5日到6日举办,请了很多流行乐队,主打“荔枝+音乐+潮玩”,一听就知道是面向年轻人的。所以现在大家对荔枝的作用进行了新的发现、新的挖掘。


谢晨星: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刚上线第一周的时候,就已经跟广东荔枝做了联动,共同宣传。我觉得这个真的特别让人惊喜。


郭万达:一边看电视剧讲荔枝史,一边吃着荔枝,感受是很不一样的。


图片


有仪式感地吃荔枝

沉浸式体验荔枝IP


谢晨星:说到IP,背后都是有故事的。小小一个荔枝,其实背后文人墨客作诗也好,还是各种历史传奇故事也好,其实都赋予了非常多的文化内涵。通过荔枝带动深圳文旅上、深圳整个产业上,挖掘塑造我们的文化IP上,两位老师看我们还有哪些需要升级,需要跟进的地方?


郭万达:我们一讲深圳荔枝,哪个是代表?可能是黄田荔枝,可以是南山荔枝,光明也有荔枝,龙岗的荔枝也很好。所以我觉得可能确实在品牌上、在IP上深圳还有挖掘的空间。比如说,有没有我们称之为“深荔”?这是代表深圳的。


苗凡卒:相比起打造IP,我觉得荔枝始终是荔枝。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它肯定还是要回到荔枝。所以既然我们有这么好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这样的产地,我们就应该努力地让大家来到产地,叫做食在当地,食在当季。因为这才是最珍贵的现场体验。


我想说说我在其他的省份感受到的体验。现在你如果去宁夏,当地的朋友大体上会带你去枸杞庄园。它叫殷红子熟庄园,房子盖得非常漂亮,很多人去打卡,里面提供各种枸杞产品,也提供米其林级别的枸杞主题餐饮。所以这个庄园现在就变成了当地人最愿意带外地朋友去的首选。我们现在在深圳,我们请朋友吃荔枝会有一个尴尬的问题是,到哪里吃?如果我们有这样的产地,产地周边如果建立一个这样的庄园,我们可以去到那里,感受更多的周边产品,感受更好的荔枝文化,这样就让我们请朋友吃荔枝这件事情有了更好的仪式感。


图片


谢晨星:这一部分的这种更高级的消费需求,实际上我们现在还不足。就像我们去洛阳去吃晚宴,可以扮上唐装,感受一把唐朝皇室的荣幸,一边吃着荔枝,代入了贵妃娘娘这种沉浸式体验。


郭万达:确实这里面也隐含了荔枝的消费和文化深度的挖掘。不光是IP的问题,还是要让消费者、顾客、游客有很深的体验感。


谢晨星:希望我们明年就能够感受到这种沉浸式地吃荔枝。


图片


你最爱的荔枝品种是哪个?

关于荔枝IP打造

你有什么好想法?

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来源 | 晶报

出品人 | 杨勇

总策划/总监制 | 杨勇

编导 | 罗秋芳

拍摄 | 成江  李亦浩 何保贤

剪辑 | 孙龙

编辑 | 蔡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