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会的,你们也别想玩儿”

北宋政和二年年初,一个叫李彦章的御史突然上书,要求朝廷禁止官员写诗。

他的理由是,写诗是一种让人意志消沉的文字游戏,对治理国家毫无用处,以前像什么陶渊明、李白、杜甫这些写诗的名家,都遭到过皇帝的贬斥,可见写诗这玩意儿的确不是什么好手艺。而且,元祐那帮大臣,包括苏门四学士在内的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等,都喜欢写诗,他们的诗里都是发泄对新法不满的隐喻,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干脆禁了算了。

其实关于诗赋方面的讨论,早在宋徽宗他爹宋神宗时代就开始了。

宋朝建国以后,科举取士是一直是“诗赋”和“经义”两门并列的,皇帝在殿试的时候还经常会以考生作赋的水平来判定名次。但是到了熙宁变法实用主义流行之后,“诗赋无用论”就逐渐占据了上风,虽然王安石自己写诗的水平也相当之高,但是他依然坚持认为,写诗对于他的改革没什么帮助,反而还有一些阴阳怪气的人用诗来针对新法发牢骚。

于是,在王安石的主导下,“诗赋”从考试科目中被清除了出去。虽然在高太后元祐更化期间曾经恢复过,但是到了绍圣绍述期间又再度取消,直到宋徽宗当皇帝以后,依然不是考试的科目。

尽管不是考试科目,但是依然有不少文人把写诗当成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消遣,以及融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皇帝、大臣、和尚、道士……绝大部分有文化修养的人都爱写诗。

到了政和年间,这个风俗就难倒了宰相何执中。

何执中熙宁六年的进士,名次非常高,全国第五,文化水平是没得说的,但是他有一块短板:不擅长写诗。每次别人讨论诗词歌赋的时候,他就搭不上什么话,这非常尴尬。

所以,他干脆心念一动,授意李彦章上书批评士大夫爱写诗的浮华作风,“老子不会的,你们也别想玩儿”。

接到奏章的宋徽宗也懒得思考这种问题,就将事情交给了何执中来处理。何执中当然不含糊,干脆就立了一个规矩:“命官传习诗赋,杖一百。”意思就是,所有的官员只要写作、传播了诗赋,打一百大棒。

这个规矩是相当之严格和残酷了,但可能是出于对元祐党的警惕,宋徽宗竟然通过了,不但通过了,而且还以身作则执行了起来。

当年三月二十二日科考发榜,按照往年的规矩,皇帝是要给状元赐诗的,结果因为禁诗令,宋徽宗只给状元莫俦写了一封信了事。

后来发生的事情就越来越滑稽了。

当年冬天,开封初雪,知枢密院吴居厚按照惯例在御筵上写了三首庆贺瑞雪兆丰年的诗,又怕挨棒子,只好给宋徽宗说“献上口号”。

宋徽宗也很尴尬,和了一首诗赐还,也不说是“赐诗”还是“赐口号”,就这么含含糊糊地过了。

不过,这场初雪之后,宋徽宗自己在宫内的诗作也开始慢慢流传开来,皇帝自己都不遵守了,何执中也不太好意思太那么严格执行下去,这条法令也就慢慢松动了起来,等何执中死后的宣和年间,也就没什么人顾及,官员们写诗也就重新开始公开化。

曾经有人问过何执中,为什么要立这么一条法规。

何执中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支支吾吾地说:“矫枉过正嘛,主要是怕士子们像以往的科考那样,沉迷写诗耽误了治国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