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烟”竟成了吸毒?这些毒品太会“装”!年轻人容易上头 | 一周警报

止咳药变成“上头神器”

“奶茶”暗藏致命诱惑

“笑气”悄然侵蚀青春

……

你以为毒品离你很远?

事实上,不法分子常将毒品

伪装成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令人难辨真假

6月是我国全民禁毒宣传月

警报君整理了一些各地发生的典型案例

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警惕

让新型毒品无所遁形

全国——

江苏:警方破获新型毒品案,贩毒头目年仅17岁

近日,江苏金坛警方公布了一起贩卖“上头电子烟”的新型毒品案件,不法分子在电子烟中添加了依托咪酯、异丙帕酯等毒品成分。

2024年8月,常州市公安局金坛分局指前派出所接群众举报,辖区一家宾馆里有人吸毒,随后民警在被举报的地点查获了4名涉嫌吸食新型毒品“上头电子烟”的人员。

常州市公安局金坛分局指前派出所教导员于惠俊透露,在对抓获的4名吸毒嫌疑人进行尿样检测时,均检出新列管的麻精药品异丙帕酯成分。经初步调查,涉案的“上头电子烟”来自一个外号叫“小丫头”的人。为了彻底摸清“小丫头”贩卖“上头电子烟”的整个犯罪团伙情况,警方随即成立专案组立案侦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这条从外地贩卖到金坛的运毒路线和贩毒团伙彻底浮出水面,警方随后开展集中行动,抓捕了12名贩毒犯罪嫌疑人及38名吸毒人员。经调查,这个贩毒团伙成员有多个未成年人,主要头目王某婷,年仅17岁,而她第一次接触“上头电子烟”是在三年前的一次朋友聚会上。

警方梳理近年来办理的案件时发现,社会上流行的“上头电子烟”迭代更新快,其主要成分有合成大麻素、依托咪酯、美托咪酯等新型毒品以及替来他明、氟托咪酯等一些替代物。经办民警介绍,依托咪酯本身具有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吸食者所追求的是它能产生短暂欣快、放松或类似醉酒、眩晕的“上头”感觉,这是传统香烟和正规电子烟无法满足的。

值得一提的是,“上头电子烟”外观和普通电子烟类似,这样可以降低使用者的警惕性,容易进入正规电子烟的流通渠道,年轻人群体往往不易识别。加料的电子烟吸入肺部后,毒品产生的效果,仅需几秒就可以直达大脑,具有很强的成瘾性和毒害性,会严重侵害吸食者的身心健康。

警报君说:醒醒!吸进身体的东西可不能上头!

陕西:又一种“毒”烟!警方当日破案

近日,陕西省榆林市警方成功破获一起贩卖新型毒品美托尼秦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缴获毒品3.11克。

5月24日,榆林市米脂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在工作中获取一条涉及新精神活性物质美托尼秦的线索。通过大量的走访排查和数据分析,民警逐步摸清了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规律和交易网络,当日就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当场缴获含美托尼秦的新型毒品“莫合烟”3.11克及相关作案工具。

图片

目前,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处进一步深挖扩线中。

据介绍,美托尼秦是新型的强效合成阿片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具有快速镇静作用,不法分子常将其掺杂到“莫合烟”中进行贩卖、吸食,吸食美托尼秦会出现全身虚弱无力、恶心、口吐白沫、瘫软等症状,严重的可造成猝死。

美托尼秦已被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目录》,警方提醒大家提高警惕,认清毒品危害,自觉抵制诱惑。

警报君说:吸烟不仅有害,还可能有毒!

黑龙江:可疑账单牵出“止咳药”黑链

近日,一对母女走进茄子河公安分局中心河派出所,揭开了一场令人震惊的“止咳药”贩毒案。母亲手机上的几笔异常账单,竟成为警方顺藤摸瓜破获毒品犯罪的关键线索……

“警察同志,我女儿这几笔转账不对劲!”几天前,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张某急匆匆来到茄子河公安分局中心派出所。面对民警的询问,张某起初支支吾吾,但在民警的耐心劝导下,她终于坦白:自己通过微信多次向王某购买了一种名为“右美沙芬”的药品。

这一线索立即引起警方警觉。右美沙芬是国家列管的精神类药品,滥用会致幻成瘾,危害堪比毒品!办案民警迅速行动,将涉嫌贩卖毒品的王某及相关涉案人员一网打尽。

右美沙芬本是常见的镇咳药成分,但近年来却被不法分子盯上。过量服用会导致幻觉、意识模糊、呼吸抑制甚至死亡。更可怕的是,一些青少年因听信“无害”“提神”等谣言,将其当作“合法毒品”滥用。2021年,右美沙芬单方制剂被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非法贩卖最高可判无期徒刑!然而,仍有人铤而走险,通过社交平台隐秘交易,甚至将药片碾碎伪装成“奶茶”“糖果”引诱青少年。

警报君说:只要是毒品,就不可能合法!

山东:吸一口,笑到停不下来?公安:抓!

“吸一口,笑到停不下来”“嗨气球”“奶油气弹”等这些听起来无害的词汇指的都是同一样东西——“笑气”。如果长期或过量吸入“笑气”会导致神经萎缩、痴呆、心肌梗死、大小便失禁、窒息、瘫痪……甚至造成永久性损伤。

“喂~公安局吗?有人吸食‘笑气’~”3月21日,临朐县公安局接到热心群众匿名举报称,有人在辖区非法吸食“笑气”。接到举报后,临朐县公安局情指中心立即发起“一案一协同”,指令禁毒大队、辛寨派出所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查处,当场抓获吸食“笑气”人员三名。

指认作案现场经审讯,违法嫌疑人张某某等三人对其吸食“笑气”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目前,张某某等三人因涉嫌非法使用危险物质已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警报君说:“甜甜的快乐气体”,听起来无害,实则会要命!

广东——

广州:一男子自学制作新型毒品,获刑一年

6月26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一批毒品犯罪案件,其中一宗案件涉及自学制毒方法、网购原料器材制造毒品。

2024年5月起,被告人黄某龙为谋取非法利益,通过网络平台搜索依托咪酯合成文献资料,学习制毒方法,并分批次网购专业器材及化工原料,在其住所厨房内多次尝试制造依托咪酯。

2024年9月,公安机关将黄某龙抓获,现场查获制毒工具及原料一批,经鉴定,厨房墙壁及台面擦拭物分别检出依托咪酯、异丙帕酯、美托咪酯成分,但未查获依托咪酯成品或半成品。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审理后,以制造毒品罪判处黄某龙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五千元。该判决已生效。

法官提醒,近年来,新型毒品种类不断翻新,常伪装成“合法化工品”“电子烟添加剂”等,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需提高警惕。

警报君说:厨房都能自制新型毒品,更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常见的新型毒品有哪些?

1 “邮票”

这种新型毒品为LSD,学名麦角酸二乙基酰胺,俗称“邮票”,是一种半人工合成的强烈致幻剂,具有无色、无味、无嗅的特点,通常会吸附在印有特殊图案的吸水纸上。

图片

2 “上头电子烟”

这种毒品即依托咪酯,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物质,通常“寄生”在电子烟中,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法分子将依托咪酯混入香烟或是电子烟中,并诱导青少年或广大烟民吸食。吸食后,人们会出现精神恍惚、无法控制行动、恶心呕吐、异常颤抖等症状。

图片

3 “奶茶”

这种毒品的外观酷似平时在超市常见的奶茶粉,冲泡后会散发出淡淡的奶茶香。实际上,其主要成分是氯胺酮,与K粉、冰毒等毒品的作用相似,能导致人极度兴奋并容易成瘾。

图片

4 “跳跳糖”

一些不法分子将跳跳糖用作依替唑仑和三唑仑等国家管制精神药品的掩护。这种伪装成跳跳糖的毒品毒性极强,具有高度成瘾性,遇水即溶,且能与各种饮品混合而不改变口味或香味。

图片

5 “糖豆”

色彩鲜艳、包装花哨的外表下不是糖果,而是具有兴奋和致幻作用的摇头丸。摇头丸是冰毒的衍生物,以MDMA等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主要成分,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往往被伪装成五颜六色、形状可爱的糖豆。

图片

6 “聪明药”

犯罪分子以“提高记忆力”为噱头,将毒品伪装成“聪明药”,通过网络等渠道进行非法销售,欺骗学生或家长。所谓的“聪明药”并非指单一药物,而是涵盖了多种精神类药物,包括利他林、莫达非尼、阿德拉等,这些药物不仅具有强烈的成瘾性、严重的副作用,还可能妨碍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图片

新型毒品怎么防?牢记四招

1、望:观察物品包装

新型毒品尽管包装上花样百出,但往往没有国家法规要求标注的生产厂家、成分表、合格证等标识,属于“三无”产品,大家对欠缺产品信息,尤其是购买渠道不明确的物品,需要提高警惕。

 2、闻:留意异常气味

一些新型毒品诸如依托咪酯、四氢大麻酚等具有异常气味,如果从食品或饮品中闻到不寻常又无法确定来源的气味时,要格外警惕。

 3、问:问渠道和价格

购买产品,尤其是在网络平台上购物时,要向商家详细咨询产品的采购渠道。通常,在酒吧、KTV、夜店等娱乐场所私下兜售,或通过微信、QQ群等社交软件,使用“上头”“飞行”等暗语交易的,有大概率是毒品。

 4、切:观察身体变化

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出现了原因不明的异常兴奋、精神恍惚、言语不清、过度活跃等症状,应警惕可能是受到了毒品的影响。

除此之外,在出入人员嘈杂的公共娱乐场所时还应注意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食物、饮料或小玩具等物品,若食品、饮品离开视线则切勿再食用。

以上就是本周警报的全部内容啦!

快来关注警报君,get各种平安提醒吧~

文|记者 鄢敏
素材来源|央视新闻、陕西省禁毒、茄子河政法、临朐公安、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中央政法委长安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