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过错,也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过错,要容许别人犯够误,对别人过去的错误采取谅解的态度,而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从薄处去推究他人情感,从恶处去揣度他人之心,这是天下人的通病。这样做只能使自己变得狭隘而脱离人群,脱离社会,那么,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态度呢?
那就是律己宽人——不要总是责备他人的错误,而看不到自身的问题。孟子说:君子之所以异于常人,便是在于其能时时自我反省。即使受到他人不合理的对待,也必定先反省自己本身,自问:我是否做到仁的境界?是否欠缺礼?否则别人为何如此对待我呢?等到自我反省的结果合乎仁也合乎礼了,而对方强横的态度却仍然不改。那么,君子又必须反向自己:我一定还有不够真诚的地方。再反省的结果是自己没有不够真诚的地方,而对方却依然态度强横,君子这时才感慨地说:“他不过是个荒诞的人罢了。这种人和禽兽又有何差别呢?对于禽兽根本不需要斤斤计较。”
相对地说,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人的过失比较容易些,而坦诚公正增认识自己就非常困难了,这点老子就做的非常好。有一次,一个人去拜访老子。到了老子家中,看到室内凌乱不堪,心中感到吃惊。于是,他大声咒骂了一通扬长而去。翌日,又回来向老子致歉。老子淡然地说:“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实对我来讲,这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如果昨天你说我是马的话我也会承认的。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我顶撞回去,他一定会骂得更厉害。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
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中,有人的地方自然会有矛盾,有了分歧、不和怎么办?很多人就喜欢争吵,非论个是非曲直不可。其实这种做法很不明智,吵架又伤和气又伤感情,不值。应该从问题出发多发现自己的问题,不要从他人身上找问题,那样,我们才能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面对他人的指责。心理学上有一个“黄金法则”,您可以试试:像期待他人如何对待你一样去对待别人。
不论您是希望花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心理学,希望将心理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还是希望用心理学帮助他人,关注我,让我们在《口袋心理学小课堂》获取到关于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全貌,我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对这门学科做一个简单介绍,希望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取到您所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