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服务导航,鄂州三本台账疏通滨湖社区“千千结”

极目新闻记者 赵德龙

通讯员 杨琼

在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1.32平方公里的滨湖社区里,常住居民2993户共8838人。其中,1793人年龄超过60岁,老龄化率超20%。老旧小区人口密集,服务资源紧张,这构成了典型的社区治理难题。然而,社区几乎没有矛盾纠纷,投诉率也在个位数,背后有何治理秘诀?近日,极目新闻记者探访滨湖社区,发现答案藏在三本特殊的登记台账里。理发台的诉求本、维修站的故障单、义诊角的健康册,它们记录了居民的日常烦恼,更成为社区精准服务的导航图。

理发台:剪刀剪出“需求地图”

6月23日,滨湖社区的义剪点前排起了长队。社区共享服务中心理发台前,理发师志愿者闻小刚手中的剪刀翻飞,细碎的银发飘落。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五点半,他几乎片刻不停。“每天基本50人起步,多的时候能有70人。”闻小刚说。

图片志愿者闻小刚在社区为居民义务理发

这份由社区引入的免费理发服务,是给60岁以上老人的福利。4月中旬,居民袁和平的两个孙子理完发后,他特意端来了热腾腾的饺子。那天闻小刚特意等到孩子放学才服务,这份体贴换来了居民的暖心回应。

服务受欢迎,但也引来了小疑问。“59岁为啥不能免费?”有人问。社区党委书记周思夷坦诚回应:“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1793名。志愿者力量有限,只能先照顾年纪更大的群体。”讲清实情后,居民们渐渐理解了。

图片志愿者闻小刚在社区为居民义务理发

比理发本身更珍贵的,是这里成了听民声的窗口。志愿者理发时,会轻声细问需求,随手记录下来。翻开这本登记簿,记录着许多老人的心事:胡阿姨的老伴需要长期透析,90多岁的赵阿姨想请人打扫屋子,叶爹爹有“三高”……小小的本子,记满了老人们不便明说的日常烦恼。这个理发台,成了社区“民生情报站”。

维修台:钳子拧紧“安全关节”

几步之遥的共享服务中心维修区,堆着待修的电风扇、电饭煲、热水壶……志愿者喻师傅正埋头检查电路。旁边放着一本厚厚的义修台账,密密麻麻记着居民送来的“生活病号”:电风扇不转了,高压锅手柄松了,水龙头漏水,卧室灯开关失灵……这些小毛病,却实实在在地卡住了居民生活的齿轮。

“东西坏了,老人们舍不得丢,想修修再用。”喻师傅理解老人们这份节俭,但年纪大了,眼神不好,动作也慢,网上预约、联系维修点,对他们来说是一道难题。

图片喻师傅在社区公共区域维修

更揪心的是安全隐患。面对漏水的管道、老化的电线、失灵的开关,老人自己动手修,很容易出事、触电、滑倒甚至引发火灾。及时修好,家里才能安全。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特殊老人,喻师傅总会拎上工具包,上门服务。

图片喻师傅为居民维修洗衣机

居民送来的是一件件电器,带回家的是居民们重新顺滑的日子。居民每一次感谢,就是对维修工作最好的认可。喻师傅说,入夏后,送来修风扇的特别多,几乎占去了喻师傅工作量的三成。

义诊角:听诊器倾听“健康脉动”

共享服务中心的另一端,每月第四周上午,退休医生徐医生的义诊台前也一样热闹。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但仍然坚持做志愿者。打开他的健康登记册,上面同样密匝匝地记着居民的健康烦恼:“腰痛、颈痛”“关节痛”“湿气重”“血糖高”……

图片徐医生为居民义诊

徐医生仔细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解答每一个疑问。老人们普遍关注的腰痛、颈痛,他会通过简单的推拿按摩帮忙缓解,同时叮嘱日常注意点。“三高管理怎么做?”“关节怎么养护?”像这样针对老年人常见病的专场讲座,成了社区老人重要的健康课堂。

72岁的独居老人王桂香深有体会。过去去医院做基础检查,要倒两趟公交车,很不方便。“现在一下楼就能测血糖血压,心里踏实多了。”这种便捷让她感到安心。

从需求到落地:服务闭环如何形成

发现需求只是第一步。滨湖社区的关键,在于将三本台账上记录的“情报”,迅速转化为落地的服务。

涌泉小区80多岁的雷奶奶身体硬朗,头脑清楚,老伴去世后一个人生活。虽然自理能力强,但她最担心一件事:年纪大了,晚上睡觉万一出事没人知道。

社区了解到她的忧虑,给她家安装了紧急报警器。遇到突发情况一按按钮,就能直接接通网格员的电话。网格员还在雷奶奶的客厅安装了监控探头,方便随时查看她的起居情况。“第一台设备还能和我说话呢。”雷奶奶说。后来坏了换新时,她有点担心隐私被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反复解释,只能看到客厅很小一块区域,不影响生活隐私,打消了她的顾虑。

图片徐医生为居民义诊

最近,雷奶奶想学做网上看到的红烧肉,但出门买菜成了难题。网格员得知后,立刻为她“定制”了解决方案:社区幸福食堂的红烧肉很受欢迎,既可直接享用,也能购买新鲜猪肉回家烹饪,省时省力还实惠。这方小小的食堂,早已成为滨湖老人离不开的“生活港湾”。如同邱奶奶,一日三餐都在这里解决。它提供适老小份菜,种类丰富可选,严控成本,本地新鲜食材烹制的佳肴,一顿仅需十几元,既暖胃更暖心。

社区能提供服务,也得力于鄂州市构建的全域志愿服务体系。去年12月8日,鄂州市“鄂志愿”小程序上线运营启动仪式,鄂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打造“鄂志愿”小程序平台,集成注册管理、项目发布、积分兑换等功能,实现志愿服务“一网通管、全域通兑”。今年5月,鄂州市志愿服务logo及IP形象“小阁阁”也正式亮相。截至目前,鄂州注册志愿者达20.35万人,占常住人口18.6%(约每5人中1名志愿者)。

图片鄂州市注册志愿者证

治理密码:解“千千结”的滨湖情意

据了解,社区还将推出套餐“一碗汤的距离”。“外出的子女想向家中老人表达孝心,距离成了最大问题。”周思夷说,社区考虑推出一批菜品,在特殊节日,方便子女为老人点餐,由志愿者送到老人家中,孩子们尽了孝,老人也高兴。

图片小区维修台账登记表

在周思夷看来,这三本看似普通的登记簿,记录着民生点滴,承载着社区的温度。剪刀剪掉烦恼,也剪出了居民的信任;钳子拧紧松动的螺丝,也拧紧了邻里互助的关系;听诊器听诊病情,更听出了社区对老人健康的关怀。它们共同编织成一张有温度的治理网络。

周思夷说,最好的治理,往往并非宏大的叙事,而是始于精准捕捉的每一个微小生活痛点,成于用心至诚的每一次人性化回应,最终沉淀为社区居民心照不宣的那份安全感、归属感与满意感。 这便是将“治理压力”转化为“善治动力”的“滨湖密码”。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