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自制微生物菌肥,简单易学,成本只要几块,蔬菜产量翻倍涨!

农业种植过程,无论蔬菜,还是玉米、小麦和大豆等,因化肥的过量使用,就要造成田间土壤的硬化板结,有机质降低。

想要改善田间土壤,除通过合理轮作、种植绿肥作物、增施有机肥、深耕深翻外,还有就是应用微生物菌肥。

这里提的微生物菌肥,是较新型的肥料,里面含大量微生物,能利用微生物繁殖活动,起到固氮、转变矿物质效果,进而实现补肥效果。

因此,农业生产,既要农家有机肥和化肥并重,还要重视微生物菌肥,活化土壤,提高肥力,提升农作物质量和产量。

实际种植过程,成品的微生物菌肥价格相对高,还不够经济划算,购买菌种、红糖等自己按照流程配制,更加实惠,一亩地的用肥成本只要几块钱。

图片

菌肥优势

相较其它的肥料,微生物菌肥的优势明显,是高效,经济实惠,绿色环保性强的优质肥料。

优化传统用肥策略。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者的用肥策略是重化肥,轻农家有机肥,重短期经济效益,轻土壤的改善和养护。

搭配微生物菌肥是旧施肥策略的革新,能分解田间难被吸收利用的有机质,如腐殖质和纤维素等,分解完的物质被植株的根部吸收利用。

特别关键的是,微生物菌肥能够改良土壤,避免被过量化学肥料污损,变得疏松透气,营养物质丰富,促进农作物植株茁壮成长。

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同田块长期栽培同类型的农作物,连作障碍就会突出,即病原虫害积累,抗性增强,部分元素短缺,营养失衡。

微生物菌肥既能促进田间有益菌的更新代谢过程,创造良好的植株成长空间,提高抗逆能力;

还能利用自身的有益菌,抑制病虫害扩张,如地衣芽孢杆菌能灭除病害,保水还保肥,枯草芽孢杆菌能提升植株固氮吸磷能力。

降低种植管理成本。微生物菌肥相较化肥更加经济实惠,化肥的购买成本高,使用次数频繁,种植成本无形增加。

而菌肥本质是让有益菌群活跃繁殖,释放过去被固定的磷钾元素养分,能大幅缩减化肥用量,降低农资购买成本。

图片

菌肥自制流程

购买的菌种是不能直接用的,要先和红糖配制成菌液,目的是激活菌种的活性,促使微生物在适宜环境大量快速繁殖。

预备物料。购买高品质的微生物菌种,菌种相关生产资质要齐全,别购买来源不明,说明不清的三无产品。

购买红糖,可选择购置红砂糖、老红糖和赤砂糖等,预备清水,最好能选择干净无污染的深井水源,家庭自来水要放置1天再用。

配制物料。菌种类型不同,配制的比例就有区别,可按照1袋菌菌种,2斤红糖和40斤水的比例准备原料。

首先,把2斤红糖和6斤水混合搅拌,加热煮开,接着把煮开的混合液倒入剩余水里,温度低于40℃时,再放入菌种,密封保存。

完成发酵。菌液,放置3-5天,当液体变成浅的黄褐色,无气泡产生,释放酸甜味道,说明菌液自制成功,出现腐臭味说明失败。

要注意,冬季温度低,要保温,延长发酵时间,夏季温度高,要开盖排气。菌液要妥善保管,密封贮藏,随取随用,谨防变质。

图片

用途方法

同样的配制完的菌液,别直接就使用,因为菌液里的活菌浓度过高,会灼伤农作物叶片,还会造成根部缺氧。

正常是要搭配其它物质共同使用,用途为:叶面喷施。把菌液倒进清水稀释,按照2斤菌液200-400斤的比例配制。

喷施浓度,要根据农作物的长势灵活调整,长势旺盛,就要降低浓度,长势孱弱,就要适量提高浓度,还能搭配叶面肥施用,效果翻倍。

发酵农家肥料。农家有机肥、秸秆、锯末、厨余垃圾、松针等,无发酵直接使用,要么是肥效有限,要么是传播病菌虫害,造成肥害。

想要发酵腐熟,就要添加菌剂,把菌液添加水配制成20倍的溶液,接着倒在提前预备好的物料里,再打堆。

要确保堆体物料水分含量50-60%左右,即用手轻捏物料能成团,有少量水分渗出,水分含量过高,腐熟不彻底,黑水外流,释放恶臭。

通过菌液发酵腐熟农家肥周期2周左右,过程中要翻堆2-3次,目的是平衡氧气供应,调整堆体温度,加速分解,并控制有害物质挥发。

最后要说,微生物菌肥的科学合理利用,能以更低成本达成蔬菜种植产量翻倍的目的,是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

同时,配制和使用生物菌肥过程,要规范,控制浓度,最大限度实现菌肥价值提升,规避不当使用的危害。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