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不缺悲情人物。无论是金陵十二钗,还是像刘姥姥、金荣母子、秦钟父子甚至尤老娘母女等,全都落得凄凉结果,就更别提贾家被抄家后,“落了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了。
不过,要说这些人身在局中,与贾府或多或少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利害关系,尚属情有可原,就像秦业父子、尤老娘母女,若不是与贾府攀亲而有附势的原因,也不至于落得全家败亡的结果。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与贾家有瓜葛而倒霉,就有这么几个“倒霉蛋”外人,基本与贾家没有直接关系和利益,却因为莫名其妙的联系而受害,轻则家破人亡,重则丢了身家性命,这几个人物可真是“天降横祸”的冤枉。
一、冯渊。
冯渊花钱买了香菱作妾,本想一心一意过日子。不想拐子将人又卖给薛蟠,结果冯渊少年义气,与薛蟠争夺香菱中被薛家人打死。
原本冯渊的死与贾家无关,但贾政将贾雨村安排去到了应天府,处理的第一宗案子就是冯渊案,结果贾雨村徇私枉法,胡乱判断了葫芦案,导致冯渊真的成了“逢冤”,死得再冤枉不过了。
冯渊可以肯定是贾宝玉的影,而香菱是林黛玉的影,薛蟠字文龙,本有帝王之意。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根源是对“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进一步诠释,影射未来宝黛被拆散,贾雨村作梗,林黛玉被迫嫁作潇湘妃子的结局,呼应了“石呆子失扇子案”。
二、三、张金哥与未婚夫。
这对可怜人本是一对佳偶,只差成亲为夫妇。不想有一回张金哥去净虚的善才庵进香,被长安太守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中,非想张家退婚,求娶张金哥。
结果张家有意攀权富贵,想与守备亲家退婚,最终闹到官府打起官司,亲家变冤家。净虚受张家所托作掮客,许了王熙凤三千两银子,用一张贾琏的名帖,令长安节度使云光插手摆平了这桩案子,让两家退婚。不想张金哥与未婚夫却双双殉了情。
“张金哥退婚案”有两个原型:
其一,《水浒传》“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一章的影子,以林冲妻受高衙内骚扰,引出林冲受高俅与陆虞侯设计陷害之事,影射权力斗争之残酷。
其二,《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因势利母亲拆散,而双双殉情之事。
牵着关联“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影射贾宝玉与林黛玉未来被贾雨村所害之事。后者影射王夫人强行拆散宝黛姻缘的事实。
四、石呆子。
石呆子是典型的怀璧其罪,只因家中藏有二十把好扇子,被贾赦垂涎惦记。求买不成,便由贾雨村诬告将石呆子含冤下狱,将扇子巧取豪夺了去,再折价卖给贾赦,至于石呆子下场死生不知。
石呆子失扇子案,原型是明末作家李玉的《一捧雪》。脂砚斋有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这个故事依旧是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进一步叠加伏笔突出“逢冤”之意,暗示贾宝玉日后遭贾雨村谋害逢冤,导致与林黛玉失散。
尤其要注意石呆子就是贾宝玉的影。而他失去的二十把扇子,分别是湘妃(潇湘妃子林黛玉)、棕竹(亦作芭蕉扇,以绿玉影射林黛玉)、麋鹿(蕉下客贾探春)、玉竹(色翠如碧玉,亦有金玉之意)。
“石呆子失扇子案”是贾宝玉逢冤,林黛玉与贾探春被迫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异国为王妃的关键伏笔。对应了薛蟠打死逢冤,抢走香菱作妾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五、胡君荣。
胡太医能进太医院,肯定不是庸医而有真本事。结果却因卷入贾琏的妻妾之争,一副虎狼药打掉了尤二姐腹中孩子后潜逃。可以肯定他是被迫的。
这个胡庸医属于最无辜的职场“牛马”,纯粹是被牺牲的炮灰。在单位遭同事排挤、利用和陷害,最终成为权贵的杀人工具,不得不为也不敢不为。他的结局,不得而知。而人物原型,颇有《金瓶梅》中蒋竹山的“糊涂”气质。
以上五个小人物,与贾家基本是全无瓜葛,却祸从天降。他们或为重要伏笔,或者干脆展现了权贵害人的本色,是贾家罪恶冰山一角的体现。不多赘述了。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vx公众号:君笺雅侃红楼)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您或许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