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25期 / 总第181期 / 06月21日 - 06月28日
1. 美国空袭伊朗三大核设施
2. 俄罗斯表示无证据显示伊朗寻核武
3. 美国部署 B2 至关岛应对中东紧张
4. 特朗普发表全国讲话:已“彻底摧毁”伊朗三大核设施,威胁将持续打击
5. 伊朗议会通过关闭霍尔木兹海峡提案
6. 联合国安理会就美军打击伊朗核设施举行紧急会议
7. 伊朗发射导弹袭击卡塔尔阿尔乌代德空军基地
8. 泰国政治风暴持续,总理面临不信任投票
9. 泰国军方下令封锁柬埔寨边境,禁止游客出入
10. 以色列与伊朗达成停火协议,结束12天激烈冲突
11. 以色列称伊朗违反停火,多次试射导弹并遭报复
12. 北约承诺将防务开支提高至GDP5%
13.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重返伊朗核设施为首要任务
14. 泰国总理访边境调查安全情况
15. 欧盟续延对俄制裁六个月
16. 德国总理默兹:敦促欧盟尽快达成与美国贸协定
17. 特朗普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引发国际争议
18. 美国斡旋,卢旺达与刚果签署和平协议
19. 俄罗斯无人机袭击乌克兰敖德萨公寓,造成多人死伤
20. G7同意避免对美英企业加征新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空袭伊朗三大核设施
2025年6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针对伊朗三处关键核设施——纳坦兹、伊斯法罕和福尔多(Fordow),美军发动空袭,使用B2隐形轰炸机投下“地下穿透弹”,并由潜艇发射战斧导弹。特朗普在白宫电视讲话中称此次打击“取得巨大成功”,并警告称“要么和平,要么悲剧”,威胁若伊朗无条件接受谈判,将继续打击其他目标。伊朗官方证实福尔多受到袭击,但宣称无明显辐射或人员伤亡。
俄罗斯表示无证据显示伊朗寻核武
2025年6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表示,俄罗斯及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均未发现伊朗有发展核武的证据。他再次向以色列传递这一信息,反对无根据的指控。普京声明或使西方国家对伊朗核项目的军事行动面临更多质疑,同时为外交斡旋提供口实。该表态在当前中东紧张局势下,可能影响国际核监控与政治谈判进程。
美国部署 B2 至关岛应对中东紧张
2025年6月21日晚,美国官员向媒体透露,B2 隐形轰炸机已从密苏里出发,部署至太平洋的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作为对中东紧张情势的战略威慑。该部署并未即时下达攻击命令,而是旨在保持快速打击能力,并为特朗普总统是否介入以色列空袭伊朗争取决策时间。B2具备毁灭深埋强化核设施的能力,同时伴随空中加油机及战机一并调动,显示美方正布局远程投送与即时打击双重选项。
特朗普发表全国讲话:已“彻底摧毁”伊朗三大核设施,威胁将持续打击
2025年6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黄金时段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已“彻底摧毁”伊朗的三处主要核设施,包括纳坦兹、福尔多和伊斯法罕。他称此次军事打击是对伊朗“持续扩张其核计划”的回应,并警告称,如果伊朗不无条件回到谈判桌,美国将对其更多目标发动打击。特朗普在讲话中强调:“今天的胜利是为和平铺路,不是为了战争。”他还宣布,美国军方仍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必要时将迅速采取下一轮打击行动。这场讲话标志着中东局势急剧升级,同时也引发国际社会对战争扩大的担忧。
伊朗议会通过关闭霍尔木兹海峡提案
2025年6月22日,伊朗议会投票支持关闭连接波斯湾与阿曼湾的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对美军空袭其核设施的回应。该议案待国家安全最高委员会最终批准。霍尔木兹海峡承担全球约25%石油和20%LNG运输,若封锁将严重扰乱国际能源市场与全球供应链。目前该水道尚未关闭,但此举已引发油价短期上涨和市场敏感关注。分析指出,若最终执行,可能演变为区域经济与地缘政治危机。
联合国安理会就美军打击伊朗核设施举行紧急会议
2025年6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纽约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美国对伊朗主要核设施的军事打击。中国、俄罗斯与巴基斯坦共同提议通过决议,呼吁立即实施无条件停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此次轰炸已标志中东局势进入“危险拐点”,强调“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重返谈判桌”。在会上,美国代表则坚持打击是阻断伊朗核项目的必要措施,强调伊朗“不可以获取核武器”。此次会议反映国际社会对军事升级的严重担忧,并为未来外交走向提供关键窗口。
伊朗发射导弹袭击卡塔尔阿尔乌代德空军基地
2025年6月23日,伊朗向美国驻卡塔尔最大空军基地——阿尔乌代德(Al Udeid)发射了19枚短程与中程弹道导弹,作为对美国空袭伊朗核设施行动的报复。卡塔尔随后启动爱国者防空系统,拦截了至少13枚导弹,其中一枚偏离轨道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卡塔尔国防部和美方均证实无人伤亡,并表示该基地早有预警并未部署平民。伊朗方面表示,此次行动旨在“平衡打击数量”,表明其战略克制,同时警告若美方继续挑衅,将进行进一步打击。事件过后,卡塔尔关闭领空,多国防空系统高度戒备,显示区域紧张情势持续加剧。
泰国政治风暴持续,总理面临不信任投票
2025年6月23日,泰国政治局势持续动荡,总理佩通坦因与洪森录音泄露风波陷入信任危机。在泰柬边境冲突区域关闭口岸后,保皇派、市民团体与反对党合力向宪法法院和反贪腐机构提交针对其不信任动议。执政联盟成员布曼扎泰党已宣布退出,使政府议会多数岌岌可危。与此同时,国内大规模抗议持续,高喊“总理下台”等口号。
泰国军方下令封锁柬埔寨边境,禁止游客出入
2025年6月23日,泰国军方在总理佩通坦·钦那瓦授权下,下令关闭与柬埔寨接壤的所有陆路口岸,仅允许出于人道主义目的过境。此举旨在控制据称用于“支持诈骗中心”的跨境流动,尤其封锁游客通往柬埔寨赌场的路线。军方声明称,此次封锁涵盖乌汶府、素林、沙缴奥等七省所有检查站,仅保留基本人道通道。该措施立即导致数千游客滞留边境及航空旅客流量下降,进一步加剧两国此前因五月冲突引发的边境紧张局势。
以色列与伊朗达成停火协议,结束12天激烈冲突
2025年6月24日,伊朗与以色列宣布达成停火协议,结束自6月12日以来持续12天的空袭与导弹交火。根据协议,双方将立即停止所有跨境军事行动,包括无人机袭击、导弹发射和情报干预。以色列总理办公室简短声明表示,“以色列完成任务,无需进一步军事升级”,而伊朗外交部则称,“此次对等回应实现战略平衡,伊朗目前无进一步军事意图”。尽管冲突造成数百人伤亡,双方最终都在军事与国内压力下选择暂时收手。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停火虽非和平终结,但为局势降温提供重要窗口,后续稳定性仍取决于各自国内政治和红线保持。
以色列称伊朗违反停火,多次试射导弹并遭报复
2025年6月24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加茨表示,伊朗在停火生效后仍向以色列北部发射两枚导弹,尽管被拦截,但其行为构成严重停火违反。加茨称,已下令对德黑兰的雷达设施进行空袭作为回应,强调以色列将“坚决应对任何违反停火的行为”。此前,伊朗也否认其涉嫌违反协议,但以方坚称其行为影响了停火的稳定。
北约承诺将防务开支提高至GDP5%
2025年6月25日,在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上,32个成员国一致通过决议,承诺到2035年将国防和安全相关开支提高至GDP的5%。其中3.5%用于核心防务(如部队与军备),1.5%用于网络安全、基础基础设施与弹性建设。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称此举“使联盟更强大、公平且更具威慑力”。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这是“重大胜利”,并希望更多资金流向美制装备。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重返伊朗核设施为首要任务
2025年6月2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在奥地利安全会议上表示,其首要任务是恢复对伊朗核设施的现场检查。他指出,6月13日美以联合空袭已打击三处铀浓缩设施,但IAEA需评估受损程度,并核实伊朗现有的铀库存,尤其是接近武器级别的60%浓缩样本。格罗西补充称,伊朗在攻击当日即致信承诺将采取“特别措施”保护核材料,表明尽管受袭,但大部分浓缩铀仍可能保存完好。他强调仅通过实地核查才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可靠核透明度。
泰国总理访边境调查安全情况
2025年6月26日,泰国总理佩通坦·钦那瓦(Paetongtarn Shinawatra)与柬埔寨前首相洪森分别赴双方争议边境地区视察。佩通坦在沙凯奥省Aranyaprathet视察边境检查站,主要关注通关受限对贸易和跨境犯罪打击的影响,同时再次强调泰方无意挑衅,仅为维护主权与地区稳定。此行增强其公众形象,意在缓和国内对其泄密事件的政治压力。洪森则访问了Oddar Meanchey对面地区,也表达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柬埔寨主权。此次互访反映双方虽紧张对峙,仍在寻求局势管控与外交沟通。
欧盟续延对俄制裁六个月
2025年6月26日,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领导人峰会的各国代表一致同意,将现行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再延长6个月,以回应俄罗斯对乌克兰持续的军事行动。尽管匈牙利与斯洛伐克表达不同立场威胁阻挠,但最终达成一致。此次延迟将维持对涉俄个人、企业和能源运输的限制。欧盟委员会负责人称,此举反映成员国对乌克兰支持的延续性,同时也为长期遏制俄罗斯在战争中的资源提供制度保障。分析认为,延续制裁虽显决心,但若冲突持续升级,未来可能面临内部裂痕。
德国总理默兹:敦促欧盟尽快达成与美国贸协定
2025年6月26日,德国总理默兹在布鲁塞尔的欧盟领导人峰会闭幕式上呼吁欧盟与美国在7月9日前达成“快速且简洁”的贸易协议。默兹指出,目前对美10%的暂时关税若到期未获新协定,将面临翻倍到20%的风险,影响化工、制药、钢铁与汽车行业。他支持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创建新的贸易机制以取代世贸组织,并敦促欧盟各国迅速行动,以避免对跨大西洋贸易造成结构性打击。默兹强调,贸易谈判必须在短期内实现明确进展。
特朗普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引发国际争议
特朗普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后,引发国际质疑与支持辩论。巴基斯坦国内与国际舆论批评该提名“虚伪”、“背弃穆斯林团结”,部分公众称此举是“国家耻辱”。乌克兰议员也撤回对特朗普之前的提名,反对其对俄罗斯的态度。与此同时,亲特朗普阵营援引其斡旋中非、印巴、以伊停火及亚伯拉罕协议成就,强调其和平建设者角色。但批评者认为其同时发起中东军事行动,质疑其和平贡献是否足够。该事件再次引发诺奖标准与地缘政治干预之间的激烈争议。
美国斡旋,卢旺达与刚果签署和平协议
2025年6月27日,美国在华盛顿推动下,卢旺达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正式签署和平协议,旨在结束长期冲突并吸引西方投资。仪式由美国国务卿、刚果与卢旺达外长共同出席,协议包括卢旺达军队在90日内撤出刚果东部,并在同期间启动区域矿产经济一体化计划。美总统在白宫表示,这是一项“重大和平协议”,有助维护地区稳定并为相关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专家指出,协议若执行有力,将为东非数十年动荡谱写新篇,但仍将面临地面冲突及实施协调机制挑战。
俄罗斯无人机袭击乌克兰敖德萨公寓,造成多人死伤
2025年6月28日,乌克兰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萨遭受俄罗斯无人机袭击,一栋21层住宅楼被直接击中。据当地官员报告,袭击造成至少2人死亡、14人受伤,其中包括3名儿童,一人情况危急。救援人员通宵抢险,消防员引导居民撤出被困楼内。乌克兰紧急当局发布空袭警报,并指责俄罗斯再次对平民目标进行“无差别攻击”。该事件加剧了对东欧局势的国际关注,并引发多国政府对持续升级局势的谴责。
G7同意避免对美英企业加征新税
2025年6月28日,七国集团(G7)成员一致支持一项“并列”税务方案,避免在全球税改中对美英跨国企业征收新税。声明指出,此举是在美国撤销国内税法第899条后提出,旨在维护国际税收体系稳定,并承认美方已有最低税制。新机制将与包容性框架并行,防止利润转移与侵蚀。美国财政部表示,这项方案将有助于巩固各国间的税务合作。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展现G7调整协调机制以适应美政策并维护跨国企业的投资环境。
【国际要闻】乃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于2022年起推出的信息分享产品,每周一期,旨在帮助广大读者快速回顾过往一周国际间在战略与安全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事态跟踪,所有信息和资讯均来源于国内和国际主流媒体的公开报道,并由本中心研究与出版部负责收集和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稿编号:HTWG-518
刊出日期:2025.06.30
本期编辑: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