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荷兰媒体谈中国机器人产业与市场

荷兰媒体NOS 今天发表记者Gabi verberg署名文章,谈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与市场。


文章说,(中国的)机器人载歌载舞、跑半程马拉松、在擂台上互相比武。在中国,大型活动层出不穷,展示中国机器人的先进技术。相关视频在国内外都广受欢迎。


然而,在所有这些高科技盛事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中国机器人销量过剩。尤其是低端机器人的生产过剩问题日益凸显。


图片


正因如此,形势亟待改变。私营部门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来制造更先进的机器人,企业也需要努力扩大海外销售。


文章认为,机器人产业是中国关键行业之一,而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7.6万台,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然而,中国的增长并非源于市场需求,而是政府政策的推动。


十年前,机器人产业被列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因此,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图片


今年,中国本应成为机器人超级大国,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技术质量上也是如此。但这一雄心壮志似乎并未实现,因为许多中国机器人不够先进,或者价格对国内市场而言过于昂贵。因此,例如在韩国和新加坡,人均机器人使用量远高于中国。


问题似乎在于,机器人发展过于受政府主导。调查表明,许多公司实施自动化是为了获得补贴,而不是为了提高效率。供需往往不匹配。


文章进一步写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鼓励私营企业投资机器人行业。据说,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更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为了推动这一进程,中国各大城市似乎今年都在举办机器人活动,以展示机器人技术的无限机遇。


SH Robotics 是中国一家因销售额不足而苦苦挣扎的公司,该公司开发了一款配备机械臂的自动驾驶车辆,可以采摘草莓。首席研究员熊亚(Xiong Ya的译音)表示:“采摘草莓是一个精细的过程,因为如果机器人操作过于粗暴,草莓就会受损。” 但是,真正人手模仿很难。


图片


机器人确实可以工作,但它采摘速度比人类慢,而且价格昂贵。熊亚解释说:“只有公司使用多台机器人并由人工监督,机器人才能盈利。” 但大多数中国农业公司没有这方面的资金。


出口似乎提供了一条出路。2023年,中国出口的机器人数量比前一年增长了约20%。预计2024年及以后的增幅也将大致相同。


ForwardX,一家为配送中心制造机器人的公司,也为此做出了贡献。运营总监亚欣(Ya Xin的译音)说: “对美国的出口在两年内增长了五倍。我们现在也活跃于欧洲市场,预计那里也会有类似的增长。”


这种增长得益于美国和欧洲的高劳动力成本。熊亚也看好欧洲市场:“在西方,人力成本远高于中国,而且公司规模通常更大。我们的机器人在那里盈利速度更快。”


然而,中国能否在欧洲市场上大量销售机器人仍是一个疑问。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和政策制定者表示,获得大量补贴且价格低廉的中国机器人威胁着欧洲制造商的利益。因此,他们正威胁采取措施,限制从中国进口机器人。


文章最后说,因此,中国正在竭尽全力,不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快向海外销售大量机器人,而且还在迅速吸引资本,以提高机器人对国内买家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