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清,闵行区文史专家。长年研究乡土历史文化,著有《上海闵行文史丛书(第一辑10卷,第二辑11卷,第三辑3卷)》和闵行地情风物专集20多卷。史海钩沉,“今日闵行”与张乃清老师携手推出“乃清叙史”,让我们在一段段闵行史话中,感受江南人文的魅力——
“花作师傅”手艺强
顾关涛(1904~1947),1904年2月9日出生于陈行镇新顾家宅(今浦江镇东风村十一组)。因父母早亡,少年时读了几年私塾后,即跟随寄父顾金华学手艺,外出谋生。
在新顾家宅向来独多泥水木匠,尤以泥工花作手艺而出名,所砌清水墙壁灰缝如线,所绘禽兽花卉形象逼真,人称“花作师傅”。当时,以顾金山为首的一帮师傅手艺出众,常年应邀到各处去承接工程。顾金华跟随他们在外造房建楼,在实践中学得一番好手艺,逐步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花作师傅”。他先后带出了16个徒弟,顾关涛即是其中之一。
顾关涛一向乐意接受新思想,曾自配零件安装了矿石收音机,以便工余时间收听新闻,常与友人评议天下大事。他崇拜民族英烈,尤对“鉴湖女侠”秋瑾充满敬意,成婚后生养了女儿,即为其取名“顾秋瑾”。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社会持续动荡,造房建楼工程大量减少,一向受人看重的“花作师傅”们连谋生也日趋艰难了。顾关涛怨恨满腔,只得回家观望。
1938年春,顾关涛听说顾金华之子顾振和顾忠组织起抗日自卫武装队伍,便放弃“花作师傅”的手艺活,毅然拿起枪杆,投入战斗。由于缺乏斗争经验,社会环境复杂,自卫武装队伍几经磨难,时起时伏,顾关涛只得“有仗打就赶来,打好仗就走人”,游走四方。
1940年12月16日,顾关涛响应顾振的召唤,匆匆赶到召稼楼,参加“召楼事变”战斗。
随后,他跟随顾振转入南汇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一大队一中队,后又转入淞沪游击第五支队第一大队特务区队,先后担任班长、司务长。在周浦镇东北的野壶子桥一带,参加了抗击日伪军的激战。
白皮红心“伪乡长”
1942年2月,自从顾振离开家乡失去联系后,同村自幼相伴、随其投身抗战的好友们一时难以作为,大多只能守候在家。
顾关涛也闲居在家中,闻说乡亲们希望有人就地创办一所小学校,解决孩子们的读书问题。他便勇于担当,决心空手筹办“大锵小学”,帮大家解决困境。他设法在计家宅村里租借了两间民房,又四处奔波搬来一些桌子长凳权当教室,还亲自担任不拿薪水的教师,每逢吃饭时轮流到学生家中“溜一转,有啥吃啥”。不久,“大锵小学”问世,乡亲们拍手叫好。
当时,日伪军在“清乡”扫荡之后,着手健全各地伪组织,企图加强统治。苏民乡(今浦江镇苏民村)的伪乡长死了,急需有人接替。可是,拖了一个月,苏民乡还是没有出现适当人选。那些有心想出山掌权的人,生怕遭到抗日游击队的袭击,都不敢明目张胆。而乡人则生怕再有地痞流氓跳出来为虎作伥,主张趁机寻一个好人来当乡长,“与其让坏人作恶,不如寻一个好人掌权行善”。
大家发现,顾关涛虽然只读过几年私塾,但是谈吐不俗,能言善辩,常年在外凭手艺谋生,见过世面,为人真诚,乡人均称其为“乡里大好人”。于是,乡亲们将顾关涛推了上去。
顾关涛也不推辞。他感到,若是自己不出山,这“伪乡长”位子就有可能被恶人霸占,而自己出山也许可利用这个身份做一些好事。因此,经组织批准,他趁势担任了白皮红心的苏民乡“伪乡长”。
就此,顾关涛以伪乡长的身份,与日伪政权展开周旋,或硬磨,或软抗,为乡亲消解风险,又为新四军游击队筹集粮饷。他特意买来一台收音机,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变幻。他以乡公所的名义,组织了有上百人参加的读书会,团结进步青年创办了《培育》月刊,还举办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辩论会,传播抗日救亡的主张。
常年与虎狼打交道,难免会遭遇凶险时刻。一天,顾关涛到周浦日军宪兵队,参加伪乡长会议。日军队长大肆宣扬汪伪政权,推行奴化思想。顾关涛听不下去,当场冲撞了几句。日队长一把揪住顾关涛,顿时吓坏了众人。而顾关涛只是笑笑,面不改色。日队长无奈,拍拍他的胸脯,说了句:“有种的!”
这样的日子,顾关涛熬了3年,直到抗战胜利才丢掉“伪乡长”的帽子。
顾关涛1946年画作
组建“陈行护丁大队”
1946年12月,陈行乡公所奉命征收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同时强抽壮丁,凡家有18岁至45岁的适龄壮丁,或从军而去,或交纳15石白米充“壮丁费”。乡民们奋起对抗,当局动用警力强势执行,眼看一场腥风血雨即将袭来。
为此,顾关涛召集好友吴庚民、宋生荣、吴景然等10多人相聚到题桥镇上,合谋对策。
吴庚民(1914~1947),又名景白,题桥镇北街人。家境贫寒,以贩卖私盐为生。28岁时,在奉贤柘林地区投身中共组织所领导的“弟兄会”,结识中共党员徐苗根等,参加抗日武装斗争。
宋生荣(1921~1947),原名郑生荣,奉贤县陆家码头人。1943年春,入赘到题桥镇宋家而改姓。1944年春,参加新寺地区“弟兄会”。7月,在柘林盐区大沙村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受党指派在奉贤新寺一带建立“奉贤西乡武装小组”。9月5日,“西乡武装小组”斗争受挫,吴庚明和宋生荣一起转移到题桥地区。
不久,奉贤县中共大沙支部书记徐苗根送来一支手枪,希望他们就地开展武装斗争。
于是,吴庚民和宋生荣联络顾关涛和刚担任第五区(题桥乡)区长的吴景然,打算筹建武装自卫组织。
1947年年初,徐苗根又送来了食盐百余担,供他们作为活动经费。顾关涛、吴庚民通过徐苗根与中共淞沪工委张荣增、赵铎心以及中共浦南特派员黄竞之取得联系,决定以反对抽壮丁为号召,建立起武装自卫组织,取名“陈行护丁大队”,由顾关涛出任大队长,吴庚民任大队副兼浦江办事处主任,吴景然为参谋。
就此,“陈行护丁大队”成员操起刀枪,出没于陈行、塘口、关港、闵行等地,在黄浦江两岸开展武装活动,持续获得战果。
英勇就义
“陈行护丁大队”日益壮大,成为“浦东人民护丁总队一大队”。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谢承炳为此惊恐,密令“上海县保安队及刑警队,急速侦破”。
1947年4月20日,在上海县县长俞月秋等阴谋策划下,上海县警察局刑警队队长丁生贵率刑警孙敬南、康隆兴、金福泉等对“陈行护丁大队”下毒手了。
孙敬南以前曾参加游击队,熟悉顾关涛。4月20日下午,他来找吴庚民、宋生荣,诈称上级安排至长安公墓的亭子内取抢,将护丁大队部分队员骗到塘口镇附近,结果遭到上海县刑警队、保安队六十余人的围困。护丁大队队员张广成、刘顺海在激战中牺牲,吴庚民、宋生荣、金小其、赵德标等突围未成,受伤被俘。
这天,顾关涛当天齐巧有事在外而幸免遇难。保安队冲到顾关涛家中,翻箱倒柜,搜查了三天,威逼其家人交出枪支弹药,闹得整个村宅无法安宁,其女儿受惊得病。
顾关涛已无法返乡,便装扮成牛贩子,到南汇县城东寻找护丁总队领导人。5月3日,他在牛肚子桥遭遇岗警查问时,因随身有一枝钢笔和一枝五角星的牙刷,当即被押送到南汇自卫总队。
乡亲们得知信息,当即多方奔走,设法营救。
不久,顾关涛被引渡到上海县关押,后被送进关押重犯的松江“军纪监牢”。他在那里受尽酷刑,大腿骨被打断。他深知生命将止,便用香烟壳纸给家人和好友写了3封简信,劝阻家人为了营救而变卖家产,告诫子女要忍受生活煎熬代其供养母亲,鼓励好友不畏牺牲,继续战斗。
1947年,顾关涛、吴庚民、宋生荣先后在普安公墓被枪杀。不久,“浦东人民护丁总队”更名为“浦东人民解放总队”,亮出解放军旗帜,向“新中国”大步迈进。
1952年7月,顾关涛由苏南行政公署和上海县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79年1月19日,吴庚民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5年1月22日,宋生荣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顾关涛今安葬在闵行区烈士陵园。
顾关涛的女婿和孙子瞻仰烈士画像
作者:张乃清
编辑/初审:方佳璐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