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让高考生头疼的除了高考,可能就是选专业了。近期,学人Scholar策划了“回望高考”系列,邀请多位高考“过来人”谈谈专业选择时的心路、回首时的感悟。本期邀请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黄博,为大家谈谈他对高考后专业选择的看法。
学人简介:黄博,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曾获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已出版《如临大敌:谣言恐慌与大宋王朝1054》《不与天下州府同:宋代四川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如朕亲临: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政治生活》《宋风成韵: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扎布让的黄昏:1630年古格王朝的危机及期灭亡》等著作。
高考“过来人”谈专业选择:要慎重,但又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世界在变!
01
为什么选历史学?
我高考后选择的是历史学专业。我是2000年参加高考的,我们当时是考前填报志愿。我其实不是高考后才选择了历史学专业,而是在高中时代就已经锁定了历史学专业了。填志愿的时候,我差不多是在所有批次的志愿的大学的专业里,都填了历史学专业。
我们当时的录取批次有三种,“提前批”、“重点本科”、“普通本科”,我在提前批和普通本科两个批次的所有学校里都填报了历史学专业,并且不服从调剂,因为历史学专业在当时(现在可能也一样)已经被认为是最差的专业之一了,选了历史学专业还要服从调剂,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有在重点本科的批次里,我没有选择历史学专业,原因是我觉得重点本科我考不上。既然其他的批次的专业志愿都是我自己决定的,为了满足我爸也想规划一下我的人生的愿望,重点本科的专业志愿我就让他决定的,我记得他帮我选的是“国土资源管理”,虽然我至今也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
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喜欢读历史的书,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就看完了《上下五千年》,四、五年级的时候,已经开始通看各种中国通史和断代史。初中的时候,已经开始读《史记》、《汉书》、《三国志》之类的基本史籍。这样我的历史知识的积累是很丰富的,不过因为小学到初中,历史是不参加有升学功能的考试的,历史成绩当然就不重要,所以我的这个优势发挥不明显。到了高中,历史成为文科的高考科目,难度和强度都上来了,当时历史这种科目,及格容易,但想要考高分,还是很难的,我记得我却经常能考到130(满分是150分)以上,这样我的历史成绩就在我的所有科目的成绩里面一骑绝尘了(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我的其他科目的成绩不怎么好看的缘故),这就给了我很大的自信,觉得自己就是学历史的料,包括我的高中老师们也有这样的感慨。我记得我的历史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让我帮他给同学们讲解一些同学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考题,甚至有一次我俩一起在课堂上做同一份历史考卷,我俩的客观题的得分是一样的,区别只是他比我快了几分钟而已。
所以,一方面我很喜欢看历史书,积累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我在高中阶段又表现出很强的历史做题和考试的能力,显得颇有些学历史的天赋,这样一个既让人喜欢,又让人拥有自己是“天选之子”感觉的专业,那就是我天生的专业啊,所以高考的时候选择历史学专业,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不选历史才是不正常的。
02
现在的工作和专业
现在我还算是做着跟自己专业非常对口的工作,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四川大学藏学研究所从事历史学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事实上,我工作以来,所有的经历都跟历史学有关,我本科从历史系毕业以后,去了一所乡镇中学当高中历史老师,也算是专业对口的。后来考研、考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读的都是历史学专业,硕士的专业是中国古代史,研究方向是宋史;博士专业是专门史,研究方向是西藏历史与文化。我这五年,先后出了六本书,其中《不与天下州府同:宋代四川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2024)、《如朕亲临: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政治生活》(2023)、《宋风成韵: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2023),特别是最近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书《如临大敌:谣言恐慌与大宋王朝1054》(2025),都是宋史方向的著作;而另外我也有藏族史方向的著作,比如《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2021)、《扎布让的黄昏:1630年古格王朝的危机及其灭亡》(2024)等。我现在为什么呈现出经常在宋史和藏族史之间来回横跳的情况,其原因就是我的专业方向在硕士和博士时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不算太大,都还是在历史这个专业大类里面,方法、思路可以说都是一样的,只是具体的研究对象有些不同罢了。
不过,关于这个问题,我其实还想补说几句的就是,怎么理解自己的工作跟专业方向是不是有关系?我的情况,可能比较特殊,就是毕业以后,从事的都是直接跟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工作,继续在自己当初所选择的专业方向上讨生活,无论是在大学做历史学的科研教学工作,还是在高中当历史老师,这些工作和我的专业的相关性看上去是很明确的。但是我在大学的历史专业教书、带研究生多年,事实上很多历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直接去做跟历史相关的行业,比如有的同学考公、考编,进入政府的文化、宣传部门或者电视台、文旅等事业单位,有的进入公司做企业品牌文化、公关宣传、内容营销等工作,甚至还有去游戏公司做游戏开发和运营的,这些行业初看起来显然跟他们所学专业的相关性不大,但细想一下,又不是真的没有关系,甚至可能关系很大,历史学专业的经历,恰是他们可以胜任这些不同类型工作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历史学是一门动态的、批判性的、基于实证的人文学科。它运用多元化的理论、方法和资料来源,研究人类及其环境在时间维度上的复杂变迁、互动与经验。它致力于在理解过去碎片的基础上,构建有说服力的解释,揭示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多样性和深层次动力,并积极反思历史知识生产本身的过程、局限及其与当下社会的深刻联系。历史学不仅关乎过去,更是我们理解现在、思考未来的重要基石。换句话说,历史学是一门立足于史料、基于实证分析的学问,旨在研究、理解、解释和再现人类的过去。它不仅仅是收集和记录事实,更重要的是对这些事实进行批判性分析、合理化解读和有意义的建构。
所以历史学专业培养的,是拥有“历史思维”的人,一个合格的历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应该拥有注重证据、理解变化、洞察复杂性的思维能力。在接受全套的历史学训练之后,他将拥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他可以在海量信息中精准筛选、甄别、整合有效信息(即史料的搜集、整理)。同时,历史学论文的写作训练,也会使他具有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证据、论证分析,给出解释的能力,也就是拥有严谨的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历史学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也使得其毕业生还具备清晰、准确、有说服力地阐述复杂事件的过程和通过历史观察得出复杂观点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他将拥有出色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而在历史的探索中,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将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容易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逻辑,具备跨文化理解与共情的能力。
当然,作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所必备的人文素养,也使得他们对人性和社会有更加深刻的洞察。因此,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在文化、宣传、旅游等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将有更大的优势。历史学所需要的擅长讲故事和深度挖掘的能力,也会使他们在企业品牌文化、公关宣传、内容营销等工作上更有优势,当然像影视行业、游戏行业的IP打造上,跟影视专业和游戏专业的毕业生比起来,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内容设计和宣传营销。所以有时候,我们在毕业以后是不是还是继续在当初所选择的专业方向上发展,也不能简单地只看表面。
03
回首当时的选择
回过头来看当时的选择,可以说是觉得有点天真。因为其实我在高中的历史科目上的那种可以考高分的优点,主要是小镇做题家的优势,就是善于做题考试的那种,跟真正的历史学专业所需要的特质比起来,可以说有点关系,但关系不大。
事实上,后来读了大学、读了研究生,最后读到博士,才发现,会做历史题,和成为一个合格的历史学工作者之间,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我们高中那会儿的历史考试,主要还是考记忆力,虽然死记硬背不一定能考高分,但记性好在高考历史中就占了很大的优势。同时,因为我喜欢历史,读了很多历史的课外书,当然都是当故事书看,本质上跟现在的年轻朋友们喜欢看古偶剧差不多,当然因为看的历史课外书多,所以历史知识的积累,比如古今中外的历史大事、历史人物和时间线,我是了然于胸的,这对于高中历史的考试来说,也是有优势的。
但这个其实谈不上是真正的历史学。把历史当故事书看,记性好这些优点,跟作为一个大学专业的历史学隔得还很远,比如如果现在一个历史系的学生在我面前吹嘘自己“熟读二十四史”,那很大概率我会觉得他作为一个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大概还没入门。
后来读了大学,读了硕士和博士,到我真正成为专门从事历史研究的历史学工作者,我才发现,自己当年觉得自己在历史上很有天赋的想法是多么天真了。事实上,对于专业的历史学来说,知道多少历史故事,能够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按照既定的套路答出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和意义这种高中考试时的正确答案,并不是真正的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或者老师要做的事情。
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是要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像侦探一样辨析真伪、发现问题,分析论证,提出你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解释和见解。历史既不存在正确的答案,也没有直接摆在那里的所谓历史真相。对于历史学专业的人来说,甚至根本就没有可以供我们直接去背去记的那种历史。对我们而言,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探索过程。历史学工作的真正技能是,如何严格评估不同来源的史料(传世文献、历史档案、文物考古、口述史料、图像资料等)的可信度和局限性,并在对事件经历和结果的解释中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论证过程,并建立起基于历史实证的理论框架。
显然,从真正的历史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上来讲,我并没有什么天赋可言,在历史学研究领域,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从讲师到副教授,二十五年来,看似从学历到职称都在进步,但其实并不是在学术能力上有多大的提升(其实到副教授以后,我在职称上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进步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的天赋其实很有限),主要还是拼体力而已,就比如修房子,我并不擅长设计房屋结构或者统筹规划工地上的各种事务推进工程进度,我只是一个在工地上不停地搬砖的人,足以混口饭吃而已,虽然搬的时间久了,也能看到一栋栋高楼大厦在我手中拔地而起,但我这样的在工地上搬砖的人,于这些高楼大厦的贡献,恐怕真是九牛一毛。
不过,虽然意识到自己当年在历史上的所谓天赋是天真的幻觉,我也没有后悔选择了历史学专业,因为我喜欢历史,乐在其中的这种感觉,是几十年没有变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其实也跟天赋无关,我们也没有必要觉得,做自己没有天赋的专业,或者说做那种自己不能在世俗意义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专业,就是专业选择的失败。只要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结果肯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大富大贵要看天赋、实力和运气,但吃口饱饭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最近几年我在参加新书分享会的时候,经常有年轻朋友问我,他对历史很感兴趣,也想学历史,但就怕学了历史将来会饿肚子。对于历史学专业的学生,特别是那些高分学生,可能性价比确实不高,如果是相同的高考分数,学别的专业,可能在大概率上,在毕业以后找工作以及工作以后的收入回报来说,会比学历史好。但生活清贫其实对于大多数学历史的人来说,倒也主要是自我调侃之辞,想要大富大贵恐怕难于登天,但吃饱饭以及满足正常的物质生活需求,倒也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仔细想想,除非正好碰到了某种社会快速发展期的风口,大部分的专业,似乎也都是如此。所以这个时候,是不是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以及将来是不是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对于我来说,即便发现自己只是历史学里的普通搬砖人,但因为搬的是自己喜欢的砖,打工人的那种痛感,就要少很多。
04
如果再来一次
这个问题实际上可能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重来一次,意味着把从高考以后到现在这二十五年我所有的经历和记忆都抹掉,一切重头开始的话,我想我还是会选择历史学专业,因为这就是我热爱的事情,而且以十八岁的我的认识,我觉得自己天生就是学历史的,所以别说让我重来一次,就算重来一百次,也是选历史,这个没有任何可能有犹豫的地方。
但是另外一种情况的话,就是把现在的我扔回十八岁高考的时候,让我带着现在的记忆和这二十五年来所有的经历回到高考选专业的那天下午,如果是这种情况,我想就不必选历史学专业了,因为我已经经历过了,我已经完整掌握了历史学专业的基本内容了,这个时候我可能用重选专业的机会,提升自己历史学能力之外的那些能力,给我的历史学专业上的技能加上两只可以更加自由飞翔的翅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我可能会选另外两个专业,一是美术学专业,具体的说就是绘画方向。
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当然读中学的时候,画画是不务正业的,是影响刷题效率的,但是这个爱好一直在。最近几年我出了不少书,有时候我的朋友或者读者会想要一些特别的签名本,说实话,我在签名本这个赛道上,目前还是罕逢敌手的,哈哈哈,比如在书的扉页上题字和绘画,特别是绘画。前两天有读者给我发了一张他的结婚照,说想要在《如朕亲临》的扉页上画一张女皇,意思是要把自己的老婆当成女皇一样供着,这样就是真的女皇驾到,如朕亲临了。后来又有朋友说他最近想庆祝和老婆结婚九周年,看到我的“女皇驾到,如朕亲临”的晒图,想让我再如法炮制一次,我满足了他,让他的夫人在《如朕亲临》的扉页上当了一回女皇。当然,他们要求的把自己老婆的相貌画到女皇的脸上,这个我办不到,因为我不是学绘画专业的,画人物的肖像我是画不像的,画个人物的大概自然没问题。
黄博绘哪吒与结界兽
由于我经常晒一些有绘画的签名本,所以有不少书友甚至出版社的编辑老师建议我可以出一本绘画本的中国历史的书,我觉得这倒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想法,但是因为我没有经过绘画专业的训练,事实上我是有心无力的,平时瞎画,画着玩还可以,但真要用画画的方式来出一本历史的书,历史内容上我肯定没问题,但画画上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在想,如果我要是能够有机会接受专业的绘画训练的话,我就可以把绘画和历史这两个天坑专业结合起来搞个化学反应,干一票有意思的事情,画自己写的历史,肯定很好玩。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学计算机专业,准确地说是学一下编程,开发制作一个游戏,我平时喜欢打游戏,主要是一些历史背景的游戏,像三国志系列、全战三国系列等,但这些都是三国背景的,我读研的时候,就想搞一套以宋代历史,特别是宋辽夏金对峙为背景的,结合角色扮演和即时战略的双重模式,搞一个游戏出来玩玩,当时我还特意去学了BASIC语言,还把宋代的很多人物、地点都做了数据化的处理,用BASIC语言写了一些小程序,但后来我发现,这个事情不是我做得到的,就放弃了。我在想,要是能够重选一次专业的话,我可以去选一下计算机专业,特别是编程类的,有了这个专业训练,再加上我已经有了历史学的训练,说不定我就能够搞出一个可以自嗨的游戏出来了,当然,这个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就算再选一次,我这个文科生,应该也没有资格选计算机专业的。
学人:对于即将面临专业选择的年轻学生,您有什么想说的?
黄博:从心所欲,随遇而安。我想对这个问题,这个八个字就够了,因为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儿,坚持下去,无论什么天坑专业,一定有你的安身立命之处,这是从心所欲。当然,从心所欲之后,还要随遇而安,比如如果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后来发展得不好,也不要跟自己搞精神内耗,后悔选错了专业,天天念叨着当初要是选了别的专业,可能就飞黄腾达了之类的,这样的话,日子就没法过了。
随遇而安的真相是,如果一个专业是我自己很喜欢的,我又认真坚持做了很多年,但是还是毫无起色的话,那大概率不是因为这个专业不行,而是因为我自己不行,换什么专业可能都是一样的,既然都是一样的,那就随便选吧。就像我们如果要是上的是泰坦尼克号,选择坐船头还是坐船尾,那又有什么区别呢!
暑期游学·高加索|免签三国,轻装上阵!高山、圣歌与葡萄酒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