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中美双方已进一步确认伦敦框架细节

据报道,在国际政治经济的风云变幻中,中美关系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近期,中美之间的一系列互动,尤其是在经贸领域的新动态,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特朗普突然宣布的喜讯,似乎预示着中美在稀土问题上有了新的进展。那么,美国心心念念的稀土,真的有着落了吗?

图片

当地时间6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宫的公开演讲中难掩兴奋,宣称美国已于6月25日和中国签署了贸易协议,双方达成了数项令他满意的交易。而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出面证实,中美两国已敲定并签署了贸易谅解协议,该协议整合了此前日内瓦贸易谈判中列出的所有条款,其中,美国最为关注的便是稀土相关内容。按照美方的说法,只要中国向美国提供稀土,美方就会撤销对中国的贸易反制措施。

自今年4月以来,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不断升级。特朗普推出“对等关税”,中美双方多次互加关税,贸易关系一度紧张。在此期间,美国对中国的稀土需求愈发迫切。稀土,作为现代工业和高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风力涡轮机、喷气式飞机、芯片制造等众多关键产业。美国在军事装备如F - 35战斗机、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以及高科技领域如12英寸晶圆产线、英特尔14纳米制程生产线等方面,都对稀土有着极大的依赖。然而,中国加强了对稀土的管控,这让美国的相关产业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国内军工产业和汽车工业等因稀土短缺而受到的冲击,特朗普政府倍感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元首的共识为双方经贸团队的谈判指明了方向。6月9日至10日,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在伦敦举行经贸会谈,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和巩固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的框架达成原则一致。之后,双方团队保持密切沟通。6月27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经批准,双方进一步确认了框架细节,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美方将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图片

从官方表态来看,虽然未直接提及稀土,但外界普遍认为,中方所说的“管制物项”极有可能包含稀土。这意味着,中方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放宽了稀土出口限制。不过,需要明确的是,中方强调依法审批且需符合条件,这表明中国对稀土出口有着严格的把控。中国加强对稀土的出口管制,并非针对美国的贸易制裁,而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过去中国稀土产能未有效整合,导致珍贵的稀土资源被低价出售,加强管制是为了让稀土回归其应有价值;另一方面,许多稀土具有军民两用属性,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为履行相关防扩散义务,有必要对稀土出口进行严格管理。

特朗普急于与中国达成协议,除了国内产业面临的困境外,还有政治方面的考量。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若能在此之前宣布与中国达成协议,无疑会对美国民众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也有助于特朗普在国内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为之后的美国中期大选积累政治资本。此外,特朗普此前设定的与各国达成贸易协议的期限临近,而除了与英国达成的形式性协议外,他急需与中国这样的大国达成协议,以推动其贸易政策的实施,向其他国家展示美国的影响力,呼吁更多国家与美国展开谈判并签署协议。

对于美国来说,即便与中国达成了稀土相关的协议,要想稳定地从中国进口稀土,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中国在审批出口申请时,拥有较大的自主决定权。例如,对于那些曾严重制裁中国的军工企业,中国完全可以选择不发放许可证。而且,此前中美伦敦谈判结束后,中方虽同意向美企发放稀土许可证,但有效期仅为6个月。这意味着6个月后,美企若想继续进口中国稀土,需重新申请并等待中方审批,中方完全可以根据美方在这期间的表现来决定是否通过申请。

图片

在这场中美经贸博弈中,双方各退一步,达成一定程度的谅解,对两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具有积极意义。美国的军工企业等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中国也能在美方放松制裁的窗口期,加快部分科技领域的发展,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从长远来看,美国在稀土领域对中国的依赖短期内难以消除,中国手中的稀土管控权,将成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筹码”。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仍需持续关注双方在各个领域的政策调整与实际行动。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