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金奖!婺城有个中国葡萄“育芯人”

近日,位于婺城区第一良种场的金华市优喜葡萄专业合作社里,浙江省早熟葡萄新品种“彤玫瑰”鉴评观摩会举行。大棚内,一串串果粒浑圆、红如玛瑙的“彤玫瑰”葡萄挂满枝头,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行业专家、引种意向单位代表、经销商纷纷点赞。

图片
作为彤玫瑰”的选育人,17年来,金华市优喜葡萄专业合作社、金华葡裕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童洪升一直从事葡萄育种科研开发工作,想凭努力为振兴中国葡萄种业作点贡献

缘起葡萄圈

18岁时,童洪升在家里待业,姐姐替他着急,刚好其小叔子在原金华县特产站管理葡萄,就建议他去学种葡萄。童洪升就在家里废鱼塘的四周,边学边种半亩左右的葡萄田。没想到,与葡萄圈的缘分就此结下。

图片

早些年,种葡萄卖鲜果是合作社最大的营收支柱,但随着技术不断的改良进步,卖葡萄苗成了最热门的生意。童洪升从日本引进多个品种,从中收益最大的品种是“黑色甜菜”和“黑巴拉多”。“但是,再往后就发现,已经没啥好品种可引进了。”童洪升说,他就琢磨着自己开始育种。

不过,自行摸索并没有那么容易。2012年,因机缘巧合,童洪升拜师大连市农科院育种专家金桂华,学习去雄、授粉、播种等专业技术。大连市农科院曾培育出葡萄“巨玫瑰”,其品质性状超过了大多数欧美杂交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跟着金桂华学习,童洪升逐步摸索到了育种的“门道”。

图片

更大的转机出现在2016年。在浙江省葡萄团队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葡萄专家程建徽的悉心指导下,童洪升正式走上了葡萄育种的征途。他经常在大棚里,一待就是好几个钟头,有时候人都累得站不起来。

这还不算最累的,最累的是要做“去雄”,就是用手掐掉葡萄的花帽,一串葡萄有上百粒小米粒大小的花蕾,一粒葡萄有5个花瓣,需要小心翼翼地分开花瓣,摘掉花帽,然后进行人工授粉。而且,葡萄开花的花期很短,他必须跟葡萄花抢时间,忙得脚不沾地、眼睛都看花是常态。即便如此,童洪升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四组成三个

童洪升执着于葡萄育种事业,曾让很多身边人不理解。“葡萄育种这种事,一些科研机构、院校的专家很多年都不一定能成,你一个农民瞎折腾啥呢? ”童洪升不为所动,始终保持对葡萄育种的热情,“为葡萄育种是我的初心。至于搞不搞得成功,那是另一回事。”

图片

本着这样的初心,在葡萄专家程建徽的帮助下,童洪升不停地选育、嫁接,四年里做了四个组合,竟然破天荒地成功了三个。童洪升介绍:“这四个组合,母本都是‘阳光玫瑰’,父本分别是‘新郁’‘黑巴拉多’‘A17’ ‘新雅’。结果,它们的后代里成功育出‘金之星’‘彤玫瑰’‘红袖公主’三个新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金之星”葡萄品种,具有果粒大、红色、口感纯甜、挂果期长等突出特点,一经推出便受到全国农户喜爱,在东北、华北、中原以及华东等地区实现大面积推广种植 ,并拿下了2024年全国比赛金奖,市场前景广阔。“彤玫瑰”属于红色型葡萄优系,具备早熟、脆肉、玫瑰香、口味甜、适宜无核化栽培等优良特性,荣获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多个奖项。


图片

“彤玫瑰”葡萄

葡萄育种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周期极其不确定。童洪升却在短短四年内,实现四组成三个。有业内人士称赞他厉害,他却摆摆手说:“这全是母本、父本基因好的功劳。”不过,培育一个品种并不容易,这确实是事实。“‘金之星’培育花了四年时间,但得到国家认证又用了三年,相当于七年才完全出来。”童洪升说,育种是“十年磨一剑”。运气好的话,七至十年培育一个品种;运气不好,可能一辈子也做不出来。但是,只要去做,就有希望。


育种“绣花功”

六月的阳光洒落葡萄育种基地,连片葡萄园果香渐浓。步入其中,一串串葡萄颗粒日渐饱满、雏形已然呈现,长势旺盛。

图片

“这里用于育种的面积近28亩,其中,用于培育‘金之星’的有近8亩,用于培育‘彤玫瑰’的有5亩左右。”童洪升穿着雨鞋,走路大步流星,干起活来却细之又细。他查看现在还是绿色的“金之星”果穗的长势,为已经有部分上色的“彤玫瑰”套袋,忙得一丝不苟。“照这样的长势,‘彤玫瑰’6月底就能收获,‘金之星’7月底就能收获。”他欣喜地说。

图片

“金之星”葡萄


“‘金之星’在山东、陕西、山西等省种植表现特别好,果粒大、甜度高、硬脆多汁,也广受消费者好评。”童洪升说,基本上每到收获季节,“金之星”葡萄都是供不应求。“‘彤玫瑰’早熟、香味浓郁、口感佳,特别适合江浙一带种植,将会是接下来葡萄市场的热门品种。”童洪升不无骄傲地说,眼神里透着自信。

对于葡萄新品种,推广是走向市场的关键。童洪升采用了区域代理的方法,一个省一个省去推广。“目前,山西、陕西、河南等省已经签了‘金之星’授权,后续还会开展下去。”他说,品种权保护维系育种命脉,这是国家促进育种创新的重要手段,授权代理也是维护品种权的方式。

图片

这几年,区第一良种场依托自身在土地资源、试验设施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建立任务激励机制、排除土地方面障碍、提供申报材料协助等方式,为合作社葡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场地及基础条件支持。



“育种是农业的芯片。”童洪升说,接下来,基地将继续借助区第一良种场的资源优势与平台支撑,加大科研创新力度,选育更多优良葡萄品种,推动当地乃至全国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丨马晓芬

摄影丨曹静怡

编辑丨王舒婷

审核丨林玉洁

监制丨潘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