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一条路,承载着人们的集体记忆。在银川老城,长城东路便是这样一条路——它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见证了银川从西北小城到现代化都市的华丽转身,也收藏了几代银川人最温暖的市井记忆。
上世纪80年代,银川老城的边界还清晰可辨。那时的长城东路尚未成形,东段是被称为“胜利街”的砂石路,西段则是城郊的田野。1981年更名为“民乐街”时,沿街多是低矮的平房,国营副食店的玻璃柜台里,糖果点心整齐排列。每到傍晚,炊烟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袅袅升起,空气中飘散着胡麻油的香气。
1986年,东西两段合并为“南环路”,老银川人第一次有了环城的概念。那时的路不宽,但两旁的杨树长得特别精神。夏天,树荫能把整条路都罩住,知了的叫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最喜欢在树下玩弹珠,妇女们坐在门前纳鞋底,男人们则三三两两蹲在路边下象棋。
1994年,银川迎来了一场“路”的革命。长城房地产公司以“贷款修路”的方式,将南环路拓宽改造。1995年夏天,当崭新的沥青路面铺就时,老银川人第一次见识了什么是“商品路”。路宽了,车多了,街边的铺子也渐渐热闹起来。卖酿皮的、修自行车的、支着炉子烤饼的……老城的烟火气,从鼓楼蔓延到了这里。
对于很多老银川人来说,长城东路最美的不是它的宽阔,而是那些年复一年生长的树。2005年,道路绿化升级,河北杨、珍珠梅、水蜡绿篱让这条路成了“城市绿廊”。尤其是夏天,树荫浓得化不开,老人们摇着蒲扇坐在路边下棋,孩子们在花坛边追逐打闹。
如今的长城东路,既有现代化的写字楼,也有坚守多年的老店铺,街角的老字号餐馆还在,只是招牌褪了色;宁夏轻工业设计院楼上的铜字,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隔壁的烧烤店飘着炭烤的香气,市民们撸串喝啤酒感受老城的惬意快哉;长城装饰城里,还有老师傅们还在用传统的工艺打制家具;街角修自行车的老王已经白发苍苍,但他的摊位前永远摆着那套用了三十年的工具……这些熟悉的场景,构成了老城独有的生活图景。
长城东路就像一本厚重的相册,这里有第一代个体户的创业故事,有国企改革时的阵痛记忆,也有城市新移民的奋斗足迹。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树叶的间隙,洒在斑驳的人行道上时,整条街就苏醒过来继续书写属于银川老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