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我是脑叔,一个爱聊脑的家伙。
“冥想是一种有意识地运用专注力来培养觉知的练习,”斯坦福大学急诊医学副教授安吉拉·伦巴-布朗表示。冥想能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我们的神经元每秒发送5到50个化学信号,帮助大脑与身体沟通。冥想后,多巴胺、血清素和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水平会升高,带来愉悦、放松和幸福感。冥想的人会更规律地发送信号,并能带来更积极、放松的情绪状态。
此外,冥想还能改变大脑的脑电波。冥想帮助大脑从紧张、高能量的脑电波转向更慢、更放松的脑电波,这与平静、专注和深度睡眠有关。
冥想影响的大脑区域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学者马特·迪克森指出,冥想会改变大脑中的两条主要神经通路。一条是默认模式网络,负责反思过去和未来的想法,常常是焦虑的根源。冥想能降低这个网络的活跃度。另一条是岛叶,与身体意识和情绪感知相关。冥想能激活岛叶,增强对自身情绪和身体感觉的觉察。迪克森表示,冥想能帮助我们减少过度思考和自我评判,增强当下的专注力。
冥想的影响是否能扩展到他人?
冥想能让我们更加专注于当下,这不仅能提升自我感受,还能改善与他人的互动。迪克森指出,通过冥想,我们能提高工作中的注意力,对家人更加有耐心,与朋友相处时更加投入。冥想帮助我们减少负面思维,提升情绪管理,从而自然改善日常生活。
冥想还可以帮助我们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通过不带评判地观察情绪和经历,我们能将负面情绪视为短暂的波动,而非永恒的存在。
如何开始冥想?
1. 利用引导式冥想
引导式冥想是初学者的最佳选择。它通过外部支持帮助你获得冥想的积极体验。迪克森建议尝试不同类型的冥想,如身体扫描或视觉化,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2. 选择合适的冥想时长
冥想能让你瞬间感到平静和警觉,但每天坚持冥想能带来更显著的效果。对于初学者,伦巴-布朗建议每天冥想6分钟,逐步增加,理想的目标是每天7到15分钟。这样,你会感受到身心的持续变化。如果你追求更深的冥想效果,可以尝试20分钟。但她也提醒,即使是专家,有时也无法做到每日长时间冥想,质量比时长更重要。
3. 找到冥想的锚点
一个有效的冥想技巧是找到一个“锚点”——当思绪游离时,可以集中注意力到某个事物上。可以是数呼吸、感受脚下的土地,或者念咒语等。迪克森建议可以尝试与滴答作响的钟表同步呼吸,或者选择一个触觉物品(如珠链)作为锚点。
4. 充分利用户外空间
自然环境有助于减少干扰,带来宁静的氛围。即使有鸟鸣声,它仍然是一种专注和放松的环境。你可以专注于大自然的声音、景象和气味。如果你不喜欢静坐,很多应用程序也提供引导式步行冥想。
5. 相信自己
冥想是一个挑战精神的练习。自我效能——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能帮助你克服冥想初期的挑战。迪克森建议把冥想视为一种可以提升的技能,逐渐变得更好。
参考链接:
https://www.sciencealert.com/your-brain-has-a-hidden-rhythm-and-it-may-reveal-how-smart-you-are
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