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高层刚刚“大换血”,面对上门拜访的中国大使,新任蒙古总理当面承诺,他将延续前任的对华政策,中蒙关系的风向不会有变。
新任蒙古总理赞登沙特尔走马上任约一周后,中国驻蒙古大使便亲自到访蒙古国家宫,共同商讨中蒙关系问题。
【蒙古新任总理赞登沙特尔在国家宫会见中国大使】
中方大使此次前去拜访赞登沙特尔的一个重要背景,是蒙古国近期经历了一场政坛变动。
之前担任总理的奥云额尔登因为自己儿子、准儿媳在网上炫富,引爆了蒙古长期存在的官员贪腐与贫富不均问题,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浪潮,奥云额尔登最终没能通过国家大呼拉尔(议会)的信任投票,被迫辞职走人。
赞登沙特尔是在奥云额尔登辞职10天后,才被议会选为新一任蒙古总理的,其领导的新一届政府内阁也经历了大换血,之前奥云额尔登任命的部长中只有数人留任,本届蒙古政府的整体外交策略尚不明朗。
而且,出于平息民众的怒火等多重考虑,赞登沙特尔一上来就宣布将会削减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削减额度可能达到6.4亿美元,这便有可能影响到中蒙之间一些合作项目的进行。
因此,中方大使需要通过与赞登沙特尔进行会谈,来了解赞登沙特尔本人以及其领导的本届蒙古政府,在对华问题以及地区问题上的看法。
【蒙古新内阁刚刚组建,中国大使便已上门】
赞登沙特尔在会议上明确,新一届政府将坚持蒙古的国家延续性原则,继续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同时共同加快推进双边重点项目,且与中国大使就强化两国矿产、基建、交通等领域合作。
仅从其表态来看,新一届蒙古政府并没有舍弃奥云额尔登任内,坚持强化中蒙合作战略,中蒙新的跨境铁路等合作不会因为蒙古政局的变化而放缓。
蒙方现在愿意保持与中国的合作,主要还是出于蒙古长远发展的考虑。
蒙古政府现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民生难题,全国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政府的政策压力也有所增加。
但由于产业结构单一,蒙古现在只能寄希望于通过扩大煤炭、铜等矿产出口,来发展经济,增加国家收入。
【煤炭等矿产出口是蒙古经济的一个支柱】
而蒙古的地理位置,与俄罗斯同样是矿产出口大国的实情,决定了蒙古矿产的主要出口对象只能是南方的中国。
为了扩大煤炭出口,奥云额尔登政府与中国签署了协议,准备在几年内修建多条跨境铁路,结束中蒙之间只有一条铁路联通的历史,其中总长度约20公里的嘎顺苏海图—甘其毛都跨境铁路将于年内开工。
只要这最后20公里铁路建成并与中蒙境内的运输铁路连通,蒙古就能够将塔旺陶拉盖煤矿之中超过80亿吨的煤炭,源源不断卖往中国,增加自身的外汇收入。
可见,无论谁成为蒙古总理,保证蒙古矿产能够顺利出口到中国,推动中蒙大宗商品贸易额升高,都将是头等大事。
但外界也必须注意到,蒙古国已经实行了约30年的“第三邻国”战略,这套主张与美国等第三国发展友好关系,平衡中俄影响力,确保自身独立与安全的外交策略,早已被蒙古国的政治精英们广泛接受。
赞登沙特尔担任过蒙古外交部长、国家大呼拉尔主席等职务,亲身参与过相关外交实践,他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一策略。
各届蒙古政府在“第三邻国”战略的执行上也有不同之处。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奥云额尔登,就在2023年访问美国时,不顾蒙古自身难以解决运输问题的实情,与时任美国副总统哈里斯等人大谈稀土合作,想要向美国供应稀土,在美国的产业链上占据一个位置。
赞登沙特尔虽然是俄罗斯留学背景,但他也曾经在美国的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其是否会延续奥云额尔登的战略,现在还有待观察。
【蒙古之前已经在国内修建了一条专门的矿产运输铁路】
总体上看,赞登沙特尔的明确承诺,算是在蒙古政局变动后,及时为中蒙关系注入了一针“稳定剂”,表明了中蒙合作在蒙古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之中,仍旧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蒙古外交政策的特性决定了,蒙方现在的承诺更多地是经济困境下的现实需要。
赞登沙特尔政府的对华政策,将在经济依赖的“引力”与“第三邻国”战略的“张力”之间持续拉扯。
未来中蒙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仅取决于跨境铁路的钢轨何时铺就,更取决于乌兰巴托能否真正克制住那份寻求域外力量“对冲中俄影响力”的冲动。
在未来中蒙关系发展的问题上,中国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通过后续更多的外交实践,来确定这位被西方视为“改革者”的新任蒙古总理,以及其领导的新一届政府到底会在践行“第三邻国”战略的道路上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