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黑色幽默总是刺痛着公众的现实神经。
近日,“救护车跨省转运800公里收费2.8万”掀起的舆论热议,仍未平息。
“天价账单”
今年4月,为救治重症孩子,唐先生从江西省儿童医院将孩子转至上海治疗。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接力,800公里路程,竟被南昌赣医医院有限公司的“民营救护车”开出高达28000元的转运费。
这笔钱,直接转入司机个人账户,无任何费用明细及发票。
事后,唐先生质疑费用不合理并投诉。
6月18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报,证实南昌赣医医院收费不合理,责令其退回不合理收费,并暂停医疗转运服务。
撕开冰山一角
救护车天价转运费事件,只是医疗乱象的冰山一角。
过去几年,全国多地曝出“天价救护车”新闻。
有的救护车在转运前不明确告知费用,结果却列出一堆费用名目。
同样距离的转运服务,不同机构收费相差数倍之多。
网友吐槽:“面包车刷个红十字就敢上路,救人还是抢钱?”
而在整个医疗领域,过度医疗、骗取医保基金等乱象更是层出不穷。
湖北黄石博仕肛肠医院,在抽查的125份病历中,113份存在过度医疗违法行为。
通过广告吸引患者,夸大病情诱导手术,甚至在手术台上擅自更换高价耗材,完全将医院变成了“流水线宰客场”。
还有一些医疗机构,为骗取医保基金,无所不用其极。
拉拢参保人虚假住院,给予现金、包吃包住、减免费用等好处,诱导不需要住院的人住院骗保,严重破坏医保基金运行秩序。
灵魂三问
乱象背后,隐藏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医保统筹为何跨不过“省界” 的壁垒?
中国公立120急救系统受限于属地管理,跨省转运基本靠民营救护车。
江西这起事件中,省儿童医院与赣医医院“拼凑”协作,救了人命,也暴露出行业乱象。
跨省就医全部自费的堵点,指向的是医保制度的深层缺陷。
明明医保基金规模庞大,为何患者一旦跨出本省,就失去了医疗保障的“护身符”?
是医保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存在技术障碍,还是地方利益割据不愿打破数据壁垒?
医保报销比例在不同省份差异巨大,甚至出现 “同病不同价”的荒诞现象。
“画地为牢”的医保体系,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变相催生了天价转运、异地就医难等乱象。
二问分级诊疗制度为何沦为一纸空文?
患者不得不跨省转运,暴露的是基层医疗资源的匮乏与区域医疗水平的鸿沟。
国家大力推行分级诊疗,为何优质医疗资源仍高度集中在大城市?
是财政投入的不均衡,导致基层医院设备陈旧、人才流失?还是制度设计缺乏强制约束力,让患者不敢也不愿在基层就医?
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盲目扩建大型三甲医院,却忽视基层医疗体系的建设。
这种本末倒置的发展模式,让分级诊疗制度形同虚设,迫使患者舍近求远,在奔波中承受天价转运费的盘剥。
三问医疗保障制度为何守不住公平底线?
从天价救护车到过度医疗,从骗保到自费药泛滥,本质都是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失守。
商业保险与基本医保界限模糊,医疗救助体系覆盖面狭窄,低收入群体面对天价账单只能“一病返贫”。
需要反思:
医疗保障制度该守护健康,还是制造新的社会不公?
制度设计是否过于偏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医疗服务的公益属性?
谁是下一个羔羊
人吃五谷杂粮,谁也不能担保不生病。
如果一旦生病,就成了待宰羔羊,归属感何存,幸福感何在?
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医疗乱象,其实是制度漏洞滋生的毒瘤。
若不能从顶层设计上重塑医保公平,再严厉的监管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生命无价,救命有价,但救命车不是“敛财车”,医院更不能成为“屠宰场”。
医疗是守护生命的神圣事业,是患者在病痛中最后的希望之光。
不能再让乱象遮蔽了医疗阳光,不能再让“趁你病,要你命” 的悲剧一再上演。
医疗公平不是施舍,而是每个公民与生俱来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