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教育信息 敬请关注我们
考试放榜,捷报频传
一批优秀学子
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
取得令人瞩目的高分成绩
他们的成功
不仅是努力与天赋的彰显
更有独特的学习心得与方法
今天,我们走近
2025届中高考“学霸”
探寻他们的“学习密码”
为新的学习征程蓄势赋能!
省泰兴中学 印钊阳
高考理科684分
同学们,在高中这条急流奔涌的河道里,我反而常常提醒自己“慢一点”。若说取得成绩真有什么“秘诀”,那或许是看似“迟缓”的节奏里所蕴含的沉静与笃定。今天分享一些心得,希望能帮大家在学习的航程中增添几分从容和智慧。
一、知识晶体化:构建你的思维晶体
知识若如散沙,则易随风飘散。我常努力将零散的信息凝为坚固的“晶体结构”,编织知识网,使每一处脉络清晰可循,知识点彼此支撑、互为印证。
最基本的概念、公式等是知识网中的关键节点,“晶体结构”需以此为基础一步步向外生发。一些同学只关注二级结论,却忽视最基本的知识点,不了解结论从何、为何而来,往往就不能准确熟练地运用结论,也难以构建起真正理解的知识体系。
对于错题,我不满足于单纯摘抄,更要深加工。我会追问自己:“题目考察的核心概念是什么?”“自己当时的思维障碍在哪里?”“题目有无其他解法或变式?”经过这般深度反思,再以清晰逻辑重新作答。
我常会尝试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解释所学知识,也经常为遇到困难的同学讲解。若遇到卡壳或模糊之处,便是我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点,需加以注意。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清晰的表达背后是清晰的思考。
二、熵减思维:专注当下的力量
学习环境的“熵”总会悄悄增长,外界的纷扰常如细流般不断侵蚀我们的专注力。我尝试用“熵减”思维主动对抗干扰:
学习前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五分钟内,手机静音、无关物品移开,只专注于眼前任务。神奇的是,这五分钟往往能轻松开启学习状态,专注时间也自然延长。启动的阻力越小,越容易进入状态。
我每天会固定设置1-2个深度学习的“黄金时段”,这期间屏蔽所有干扰,专注于学习。学习之外,我也在休息时间尽情放松,让大脑在专注与休息间自然转换。有节奏的专注,比无休止的疲劳战更能激发效率。
三、调优心态:从容面对“会”与“不会”
考试时,常有同学因一题卡壳而方寸大乱,而我逐渐学会了与“不会”和平共处。遇到难题没有思路时,纠缠无益,不如先拿下后方可得的分数。等其余题目完成,再回头攻关,思路往往豁然开朗。
对已掌握的内容,也不必总是战战兢兢。考试时,过于紧张只会导致更容易出错。考试之外,知识更是有趣的、人文的。不妨少一点不必要的严肃紧张,多一些轻松开放的心态,将所学联系日常生活,融入对自我与世界的思考,收获快乐与滋养。
同学们,所谓“快”,往往只是外在的表象。支撑我们行稳致远的,是那份内在的“慢”:是沉下心去构建知识体系的耐心,是排除干扰、专注当下的定力,是面对困难,允许自己暂时不会的坦然,更是在紧张中不忘找寻乐趣、观照生活的笃定从容。学习的道路上,缓慢而坚实的每一步,终将汇成我们抵达彼岸的力量。
所谓的“学霸养成记”
并非遥不可及的神话
而是脚踏实地的耕耘
希望同学们能从他们的分享中
汲取力量、灵活运用
顺利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加油呀!
编辑 | 肖 婉
审核 | 何 平
【来源:泰兴教育发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