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东大,和他们做校友!

在123年办学历史时光长河里

东南大学孕育了40万优秀人才

走出了230多位两院院士

全国各地的校友为准·东大人们送祝福

来东南大学,和“他们”成为校友


他们,总在止于至善的路上


首开女禁,到成立国内第一个算学系、生物系、

航空工程系、气象系和边政系等多个学科

从1960年自行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机器人

到2023年,教育部“交叉工程专业类”首个专业

未来机器人本科专业在东南大学成立

东南大学始终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服务社会重大关切、服务产业重大需求不断前行着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

东南大学的杰出校友们涌现在国家发展的重要时刻

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任新民

中国首枚原子弹研制的技术总负责人,朱光亚

中国人造卫星之父,赵九章

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

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黄纬禄

中国卫星之父、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钱骥

他们皆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图片
图片


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副总工程师胡旭东

到2025年作为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圆满完成神舟十九号乘组任务的王浩泽

新一代的东大人也跟随着众多东南大学校友前辈们

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着东大力量


图片
图片


在科研上,东大人一直秉持着止于至善的精神

被称为原子弹之母、东方居里夫人的吴健雄

她不断用试验推翻固有定论,参与原子弹研制


图片


创新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应用于百余项重大工程的刘加平

他不断突破和引领

为土木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


扎根临床一线

首创多项介入新技术的滕皋军

为中国介入放射学发展

作出了开创性和持续性贡献……


图片


止于至善的精神在一代代东大人中相传

同时也影响着一代代东大人追求卓越、突破自我

东南大学走出的中国建筑四杰之三

刘敦桢、童寯、杨廷宝


图片


他们也影响着后续的齐康院士、

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人王澍

在新与旧的交替间展现东大实力


图片
图片


他们,总在科技创新的前线

从4G到5G,再到6G

尤肖虎院士为代表的东大人

攻克了“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

这一世界级难题

不仅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更是引领全球通讯技术的前沿发展


图片


缪昌文院士、周扬教授团队

全球首创仿生自发电-储能混凝土

不仅为“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更为人类绿色智能生活开辟无限可能


图片


宋爱国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假肢”

第三届全球辅助技术奥运会首夺冠军

展现了人机共融“中国智造”的东大风采

更是17年专注研究的科研成果


图片


殷国栋教授团队研发的“东大·鲲鹏1号”

首次以分布式电驱动车辆为载体

实现地面与低空交通的无缝衔接


图片
图片


张宇宁教授团队全自主研发

偏振体全息光波导AR眼镜——“云雀”

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为整个AR行业发展树立新标杆


图片
图片


他们,总在美好青春的一页

中国奥运历史上奖牌数最多的运动员张雨霏

今年从东南大学研究生毕业


图片
图片


如她一般的1万多名毕业生从东南大学出发

不仅大学校园,更在人生赛场上

展现着当下自己青春最美好的篇章


图片


来东南大学,和“我们”做校友

在国子监旧址、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领略东南大学千年文脉的传承

漫步南京最美200米的梧桐大道


图片


来东南大学,和“我们”做校友

在学科竞赛里尽情创新突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年轻的你在东大的校园就有可能改变世界


图片

周全的“全息3D智能炫屏”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季军


来东南大学,和“我们”做校友

成为各行各业行业的佼佼者

“止于至善”将成为我们共同的烙印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东大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 | 东南大学本科招生

责编|邓忞晨

校对|张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