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内江创新党建联建机制 共绘江河保护治理新画卷


水库碧波荡漾,党徽闪耀生辉。6月27日,在“七一”来临之际,内江市融媒体中心第四党支部、东兴区水利局机关各党支部、内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党支部、四川东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各党支部,开展“党建引领护水源 多方联动筑防线”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探索“党建联建+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水源保护治理新路径,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国家“江河战略”。



图片

团结水库大坝



图片

净化水质


团结水库位于东兴区高梁镇境内,属沱江水系小青龙河上游支流,总库容量1125万立方米,是一座兼具生活饮用水和农业灌溉功能的中型水利工程,也是高梁、双桥、安岳等地的重要水源地。


图片

组建护水先锋队

图片

打捞水面垃圾


上午8:30,60余名党员齐聚这里。他们身穿红马甲,胸佩党徽,手持护水工具,组成“护水先锋队”,对库区及沿岸白色垃圾展开地毯式清理。在水库沿岸,垃圾清理组的党员们弯腰俯身,捡拾一次性餐盒、塑料泡沫、矿泉水瓶等垃圾。在库区水面,党员们乘坐船只,打捞漂浮垃圾,让库区水面更加清澈。


图片

党员在库岸捡拾垃圾

图片

无人机巡库


除传统清理方式,无人机巡库组的党员操作着无人机,精准排查排污口、漂浮垃圾点位及违规占用库尾等关键问题,一旦发现,就派单给就近党员,实现“问题发现—任务分配—清理反馈”的闭环管理,大大提高了清理效率。


图片

更新宣传警示牌

图片

更换防溺水设备


宣传推广组的党员们则用文字、图片、短视频等方式记录,并精心制作护水宣传视频,还对破损的宣传警示牌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其内容清晰可见。在居民唐胜玉等人家里,党员们发放宣传资料,讲解白色垃圾对水生态的影响,并指导其科学处理生活垃圾。


图片

入户走访宣传

图片

讲述护水故事


来自东兴区水利局、党龄近30年的党员谭远志,讲述了他和同事们扎根水利一线的动人故事:从顶着压力取缔污染严重的肥水养鱼,到依法收回水库承包经营权实施生态修复;从创新推行“一库一策”精准治理,到实现全域水库消除劣Ⅴ类水质的攻坚历程……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在场的党员和居民为之动容。


“参加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作为来自国企的一名党员,我要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水源的重要性,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保护水源的行动中来,让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四川东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党支部党员张大千告诉记者。


图片

巡库


内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党支部党员李文良深有感触,以往的主题党日活动形式相对单一,内容也不够丰富。而此次活动首次打破行业、单位界限,创新采取党建联建的方式,联合不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同志,共同参与到水源保护这一公益活动中来,不仅丰富了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更拓宽了党员服务群众的渠道。


未来,内江市融媒体中心第四党支部将继续深化党建联建机制,积极探索更多形式新颖的党建活动,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更为强大的保护水源的合力,共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深刻内涵。





传统的主题党日活动通常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参与人员为该党支部的全体党员。而这一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打破行业和单位的界限,将不同领域的党员力量汇聚一堂。从空中到地面、从水面到库岸、从大坝到院坝,市融媒体中心的宣传优势、东兴区水利局的专业力量、内江传媒集团的传播效能、东同集团的实干精神,凝聚成了一股立体式、全方位守护水源的“红色合力”。这种多元联动的模式,使党员的力量在生态保护一线得到充分释放,形成了保护水源的强大合力,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实践。


与此同时,各党支部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的具体实践,正是对国家“江河战略”的生动诠释。跨部门党建联建,破解“九龙治水”难题,构建起流域治理的“红色共同体”;“无人机巡库+闭环管理”的智慧模式,推动传统治水向数字化治理跃升;老党员言传身教+新媒体传播矩阵,实现了治水理念从党员先锋到群众自觉的渗透。当前,全国正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需要更多这样的创新实践,让更多党旗飘扬在江河湖畔,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红色动能。




图片

记者:韦小梅 姜  津

拍摄:钟  潘 蒋文君

编辑:刘尚儒

责编:刘春云

审核:程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