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每一个有商业梦想的人都会关注我们~
在经济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正从概念走向实践,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 “必修课”。6月27日,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兼ESG专委会主任王桂良在接受《浙商》杂志记者独家采访时,深入解析了ESG的内涵演进、企业价值提升路径及投资新趋势,为不同规模企业指明可持续发展方向。
从区域战略到聚焦单个企业,ESG正重塑商业文明的底层逻辑。对企业而言,拥抱ESG不仅是应对政策要求,更是抢占管理升级、实现品牌增值、赢得资本青睐的战略机遇。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及的可持续发展更多聚焦区域层面,如今ESG已精准锚定单个企业。” 王桂良一语道破ESG发展脉络。作为经济运行的“细胞”,企业的ESG表现构筑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底座。如今的ESG体系涵盖21个核心指标与百余项细分指标,从气候变化应对、妇女员工权益保障,到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议题,全方位丈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色。
以阿里巴巴为例,阿里云自建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均达到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标准,过去几年通过技术创新将电力使用效率PUE优化至1.2以下,远优于国内平均水平1.49,并接近国际领先水平。这也印证了ESG绝非抽象概念,而是由具体行动支撑的管理体系,任一环节的短板都会影响整体成效。
ESG体系推动企业建立精细化管理架构,从数据采集到岗位责任的落实,完整的管理体系将ESG指标融入日常运营,实现内部管理的质效飞跃。
王桂良直言,ESG已成为市场竞争的“胜负手”,“企业知名度与产品竞争力属于强耦合关系。” 蒙牛依托草原生态保护、公益行动构筑品牌护城河,茅台等头部企业也借ESG实践提升社会认同,皆是鲜活例证。
此外,在绿色金融的政策“东风”下,ESG表现优异的企业可享受超1%的贷款利率优惠;ESG报告甚至演变为招投标的“入场券”——某省政府采购数据显示,未披露ESG信息的企业错失超30%的竞标机会,而完善的ESG体系还能有效规避法律风险。
中小企业做ESG该从哪下手?王桂良直言,“别谈高大上,先做这3件事。”
针对中小企业推进ESG的痛点,王桂良开出“三侧重点”良方,即锚定品牌价值与市场竞争力底层逻辑,借力绿色金融降低融资成本,以效率提升为突破口稳固供应链。
在落地实施层面,他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先搭建好ESG组织架构,明确责任主体;其次制定管理制度,细化执行标准;最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识别重点议题,例如制造业锚定节能降耗,科技企业主攻数据安全,也可以从节能改造等“小切口”启动短期计划,避免目标的空泛化。
“资本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也已经开启。”王桂良透露,2025年全球ESG投资规模将突破50万亿美元,较2022年激增70%,中国市场资金涌入速度同样迅猛。这意味着,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基因的先行者,正收获资本“用脚投票”的认可。
尽管当前全球ESG标准尚未统一,但王桂良判断“大同小异,未来会慢慢趋同。”企业需在国际通用指标(如 TCFD 气候披露)与本土政策(如乡村振兴要求)间寻找平衡点,构建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的ESG实践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一场汇聚ESG前沿智慧的行业盛会即将启幕。
据悉,由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指导,《浙商》杂志、浙商智库ESG研究中心、《浙商》全国理事会、世界浙商客户端、银柿财经联合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浙江省创业投资协会、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营商环境评价研究中心、浙江省企业形象研究会等多家权威机构举办的“2025浙商ESG大会”拟于7月下旬在杭州举办。
目前,“2025浙商ESG经典样本”“2025浙商ESG优秀推动者(组织)”征集活动已正式启动,面向全球浙商企业广发“英雄帖”。此次征集以挖掘ESG实践标杆为目标,致力于构建“理念-人才-案例”的生态闭环。符合条件的企业可通过《浙商》杂志官方渠道提交申报材料,共同探索ESG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浙江路径。届时,优秀案例也将在大会上发布,为行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浙商样板”。
关注“浙商杂志”视频号
文丨《浙商》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恒
编辑丨张恒
审核|徐燕娜
监制|冯永明、余广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