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让老照片动起来!珍贵影像带您攀登珠穆朗玛

图片
点此亲启
致各位“珠峰攀登者”
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的坐标
人类探索自然的终极标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测绘工作者对珠峰进行过多次大规模测绘
1975年5月27日
红色的测量觇标
第一次竖立在珠穆朗玛峰峰顶
从此
珠峰有了中国人精确测量的“身高”
随后2005年、2020年我国再次精准测定珠峰高程并向世界公布
今年是
习近平总书记
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
回信10周年
也是
我国首次自主完成
珠峰高程测量50周年
值此之际
中国自然资源报社
联合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
精选我国
1975年、2005年、2020年
三次珠峰高程测量
的历史影像
展现我国三次珠峰高程测量的光辉历程
一起见证一代代中国测绘人勇攀高峰
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此致
回到2020年
图片
点击画面,为当年的他加油(效果由AI合成)
5月27日上午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竖立起红色测量觇标
2020年5月27日凌晨,8名经验丰富的队员冒着风雪最后一次向峰顶发起突击。11时,胜利登顶的消息传回珠峰大本营,红色的觇标再一次竖立于世界之巅。
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连续工作150分钟,创下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间的最长纪录。这不是简单一个纪录,在空气稀薄地带,每多停留一分钟,都意味着多一分危险。
图片
世界之巅 勇者为峰
图片
点击画面,为当年的他们祝贺(效果由AI合成)
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展示国测一大队队旗
“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和“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在世界之巅再次闪耀。
图片
 消息传来,珠峰大本营庆祝登顶
5月27日11时,珠峰大本营前线指挥部。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手中紧握的对讲机里,终于传来大家期盼的声音。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长次落报告:“指挥部,队员全部登顶成功。”现场所有人都尽情欢呼,高喊“扎西德勒”,很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图片
点击画面,为当年的他们加油(效果由AI合成)
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工作
此次珠峰测量首次将重力测量推至珠峰峰顶,刷新了由中国保持的重力测量海拔纪录。
图片
点击画面,为当年的他加油(效果由AI合成)
觇标竖起的那一刻,测量队员对珠峰峰顶进行交会观测
此次测量在技术手段上更加丰富和全面,获得历史最高精度的珠峰高程测量结果。这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和社会效益。
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测量珠峰,以及对珠峰高程的多次测量,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知探索精神。
图片
点击画面,为当年的他加油(效果由AI合成)
在海拔5500米的中绒交会测量点进行交会测量
图片
点击画面,为当年的他们加油(效果由AI合成)
在海拔6000米的东绒3交会点架设GNSS接收机
海拔6000米的东绒3交会点,是距离珠峰峰顶最近的交会点,从测量营地到这里,单程需要徒步10小时以上。测量队员谢敏和王战胜先后四次前往东绒3交会点执行任务。帐篷搭在乱石堆上,睡觉时身体是倾斜的;没有水,只能用小燃气炉化冰雪水喝;饿了靠饼干和泡面充饥……测量登山队登顶前后,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了10个昼夜,直至圆满完成交会测量。
延伸阅读
“中国精度”走向“世界精度”的8848.86米
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对地球局部地区地表形状、地貌产生显著影响,珠峰高程有何变化成为各国关注的科学问题。世界期待一个权威的答案。 
2019年,尼泊尔开展了本国首次珠峰高程测量。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产仪器设备的成熟,中国新一次的珠峰高程测量也在酝酿之中。
量一个人的身高,要确定其脚底和头顶的位置。测量珠峰高程也需如此。而确定珠峰“脚底”的位置,是中尼合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因为中国和尼泊尔都有自己国家法定的高程基准,中国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高程基准,尼泊尔以印度洋平均海平面作为高程基准。
中尼联合技术委员会经过多轮技术会谈,共同咨询多位国际知名大地测量学家,最终商定: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定义和参数,联合地面重力、航空重力及其他数据建立珠峰高程起算面。
最终给出了权威的答案——2020年12月8日,习近平主席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峰高程为8848.86米。
更多精彩影像,请挪步线下展览👇(点击查看)
登峰测极50年,欢迎观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
照片由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
题图:陈平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      
           审核:程秀娟 陆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