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27日(周五),乌克兰军事指挥官亚历山大·瑟尔斯基在新闻发布会透露,俄罗斯在波克罗夫斯克附近集结了多达11万军队,这座长达1200公里的前线战略要地,已成为俄乌战争东线战场上最炙热的焦点。
综合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军队自去年以来已经围绕波克罗夫斯克进行了连续攻势,计划通过一波接一波的猛烈进攻夺取这座城市,但始终未能如愿以偿,没有突破乌克兰的防线。
波克罗夫斯克之所以成为俄罗斯的战略目标,与其地理位置密不可分。这座城市是东部顿涅茨克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更通过铁路和公路连接了乌克兰军方在东线的多个关键防御据点。它与科斯蒂安蒂尼夫卡、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共同构成了乌克兰在顿涅茨克地区的防御核心。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公开表示,目标是全面控制顿巴斯地区,包括目前由基辅掌控的部分区域。
战争全面爆发前,波克罗夫斯克人口约为6万人,2022年2月俄乌冲突全面爆发后,大多数居民早已撤离。唯一在运作的焦煤矿也设于此地,不少员工为维持生产坚守岗位。直到今年初矿场被迫关闭,他们才陆续离开这里。
乌克兰的灵活防御
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ISW)曾在去年底指出,乌克兰军队在波克罗夫斯克的防御作战迫使俄军放弃了正面突袭的计划。
乌克兰在战场上将无人机操作员与地面部队结合,利用无人机侦察和打击的灵活性大大提升了防御效率。
再加上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发起突袭,俄军不得不抽调大量兵力回防,近6.3万俄军和7000名朝鲜士兵被拉去应付,根本没法大规模增兵波克罗夫斯克。
瑟尔斯基表示,库尔斯克行动的成功,帮助乌克兰削弱了波克罗夫斯克主战场的敌方压力,为乌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眼看强攻不成,俄军改变战术,开始从南部和东北部对波克罗夫斯克搞包围。
ISW在最新评估中提到,俄军如今使用小型战斗小队进行试探性进攻,有时依靠越野车、摩托车和沙滩车等轻型载具进行快速渗透。这种战术虽然规模较小,但却对乌军防线带来持续性消耗。
俄罗斯的“心理战”
瑟尔斯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俄罗斯对波克罗夫斯克的执念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军事上的实际成果,更是为了制造一种心理上的冲击。
他认为,俄军希望在顿涅茨克地区行政边界插上一面旗帜,以此宣扬“胜利”的假象,借机向国内外展示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乌克兰军队始终未让他们的企图得逞。
对于乌军而言,波克罗夫斯克是战略要地,还是抵御俄军深入乌克兰东部的最后屏障。瑟尔斯基表示,乌军将继续坚守阵地,不让敌人迈出“最后一步”。